关键字
文章内容
自古龙山数鹰城
 
 
修改时间:[2016/08/19 22:07]    阅读次数:[412]    发表者:[起缘]
 

  自古龙山数鹰城

  龙是中华民族的圣物,人因龙而兴,地因龙而著。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加上女儿生日在这一天,平日里,琢磨龙的因子陡然增加。千年我研究屈原,从读《楚辞》开始,发现不仅大禹治水时乘龙,屈原上下求索中也以龙为车驾。听民间传说,皇帝战蚩尤时,应龙果断出手,帮助皇帝打败蚩尤。龙作为中华图腾,古已有之。而龙形奇特,遍布自然,与山水象形,因之,龙山、龙水之说渐起。看中国地图,龙山有三大自然气脉,依次从南到北占据中华大地的东西走向。龙山有无数山,星罗棋布,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古代中国最为著名的龙山有四座,是为四大龙山。按《辞源》排序,分别为湖北江陵龙山、河南平顶山龙山、辽宁朝阳龙山 、山西浑源龙山。其中南朝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提到江陵龙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分别提到平顶山龙山和朝阳龙山,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提到浑源龙山。其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从典籍出处来看。

  而事实上,平顶山龙山之得名是因上古豢龙氏居此,其阳有豢龙城。豢龙氏、御龙氏等是上古与龙有直接关系的部族。《左传》载:“昔有(廖)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史记》中讲刘累豢龙,后来把龙养死了,就跑到鲁县(今鲁山)。不仅龙的源头较早,而且龙山文化在平顶山市区东部蒲城店遗址中发现,为中原龙山文化增添了新的城址,是中原地区发现的早期城址之一,其位于豫中南部,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原地区最靠南的城址之一。因此,撇开平顶山五矿豢龙城不说,从龙山成名于东汉,唐代繁盛起来来看。更主要的是,襄县首山是中国道教四十座名山之首,与之碧岭相隔,平顶山龙山顺便排名中国道教四十座名山中的第十四位。照此看来,平顶山龙山理应排在第一位。据说当年毛泽东到襄城县视察烟田,深谙古龙山之道的他顺带还有找龙山的意思。因此,我更坚定地说,自古龙山数鹰城(平顶山别称)。

  鹰城龙山古称龙兴山、大龙山,此处有大小龙山和三龙山之说。豢龙氏是平顶山八矿后山颛顼帝高阳氏苗裔祝融之后。以祝融为始祖的原始部族共有八支,称为祝融八姓。其二为董姓,董姓即以豢龙为氏。豢龙氏这个部族一直存在到夏代,才渐渐湮灭无闻了,留下一个地名龙山。当年豢龙氏部落休养生息的地方从八矿后山一直从东到西至今天龙山,再从北到南从龙山一直南延至沙河中游。出生在沙河商余口村的唐代诗人元结《元结集》中,提到过鲁山县马楼乡宋口村以前有豢龙祠,可惜没有实地走访。但这些史料不容置疑,进一步验证了因豢龙氏而得名龙山。

  鹰城龙山主峰从平顶山建设路北望,与擂鼓台等连绵起伏。而登山海拔464。3米的龙山,往南看,近处是九朵莲花山式样,我试着看能看到6朵,那3朵想必是在平顶山东侧而已。东北望,父城遗址的古城、运粮河、白雀寺等尽收眼底。而《宝丰县志》记载,龙山其东连擂鼓台,西邻香山寺,山体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3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历史上龙山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说西至小龙山东至龙山主峰,东部与落凫山(也就是王乔赴洛阳途中歇息的地方)、平顶山接壤,绵延数里之远,属于外方山脉的一段低山丘陵,包括香山(火珠山)在内;狭义上说,从香山寺东山峰由此而始,直至龙山主峰,站在新城区高楼远望、山气日夕佳,有游龙蜿蜒。龙山昂首,在市区北部独一无二,最高峰处,遇到云层低时,顶峰往往没入云中,附近市民养成观云识别天气,常常能捕捉到降雨的先兆,因而民谚有“龙山戴帽,长工睡觉”。

  去年深秋季节,我利用周末时间,约几个朋友登临龙山。龙山西侧山口,是古代中原地区通往西南方向的重要通道。如今沿着平郏快速通道,北到龙门村往北一公里,有村曰马沟村。古名龙兴村,相传夏朝刘累随豢龙氏董父养龙于此而得名。顺着这个村,沿着盘山道路,朝东南方行一公里许,车子停在半山腰,走过一段野草蔓延的路径,在西北风的吹送下,发现干枯的野草如同金黄的麦浪在此起彼伏中,而太阳光晕分明有一种紫色在眼前缭绕。龙山春有花,秋有果,漫山遍野的野酸枣、野草莓以及叫不上名字的草药,顿时呈现在我的眼前。大快朵颐的心情,在松林的熏风中得以进一步释放。登顶观天,天云激荡;再遇北风,呼呼作响;庙宇众多,香烟云霭;置身其间,有仙境顿然而生。惜乎,文革时期,庙宇破坏,原有的历史遗迹只在残砖碎瓦中找寻。郦道元在《水经注》史籍中记载龙山,早已是1500年前的事了,他把发源于龙山北麓的汝河支流称为龙山水。或许是星转斗移、沧海桑田,龙山水的名字今人知之甚少。倒是于破败的庙宇堆中,可以找寻山顶原有的一座古代城垣。尽管面积不大,但是东部、西部悬崖峭壁,只留南部北部缓坡有古代石阶,大约有三四百个,南门是仪门,即玄武庙的南天门所在,是朝山进香者的必经之路。据说古城垣有南北二门,北门可供车轿出入,只是今日不曾见到。城垣内有道教宫观玄武庙,始建于东汉,唐宋两代最为繁盛,香火很旺,明清重新修缮,声播千里。我记得多年前,《平顶山日报》主任记者、全国著名散文家曲令敏有篇文章中提到唐代有个姓徐的人在此结庐。再查阅有关资料,关于道教四十名山,有“十四名山龙山,在河南汝州宝丰县东南四十里,唐徐文旆结庐于此”。而《汝州志》记载,龙山原有的主体建筑救数五龙宫,宫前石阶九重,宫内塑有赤、白、黄、青、黑五条神龙,呈腾云驾雾、翻云播雨之势。五龙宫后才是玄君殿,殿内供奉玄武帝君。五龙宫前是三清殿,殿内供奉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神像。我们去的时候是中午,庙门紧闭,有驻马店平舆母女坐在庙宇门前的台阶上,说夜梦中张天师指点迷境,要我们母女到龙山还愿。民间生生不息的信念就在眼前。龙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多少个善男信女,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凡事民间的,总有生命力。龙山文化博大精深,其主体是属于民间的。关于幻龙是和豢龙城的传说,关于刘累豢龙的传说,关于民间故事中的龙形在山,关于龙山的历代文化传播等等,不一而足,龙山在中原,得中原之灵气,的民间之萃取,龙山如盘龙虎踞一般,扎根鹰城,生命勃勃,焕发青松苍柏一样。

  自古龙山数鹰城。在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未升天者为蟠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好斗者为蜥龙。而其中,祖籍鲁山的屈原《楚辞》之中驾驭螭龙;祖籍叶县的叶公沈诸梁“叶公好龙”说的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刘累为孔甲帝养龙;黄帝与蚩尤大战,有翼者应龙帮助了他;火神祝融诞生于八矿后山,其与火龙有不解之缘。新城区湖滨大道长安道一号西侧200米北有一座一间房子大小的火神庙,民间说的火龙想必也是如出一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