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三层单面楼,每层9间,每间15平方米。原来是单位建的单身职工宿舍楼,现在住房紧张,全楼一下住进了27户人家,都是新婚不久的年轻人,外人因此称其为“鸳鸯楼”。由于每户居住地方狭小、人员众多、人口集中,我们遂戏称它叫“猴山”。我住在二楼5号房,正好居“猴山”之中,此处虽无“猴王”之威势,却有静观“猴山”四季风光之便利。稍加留神,居然发现了“猴山”许多独特的景观,引人入胜。 “猴山”既无上下水系统,又无卫生设施,用的水要去楼下水站打来,洗了脸的水只能出门凭栏泼下。常常有这样的巧事,楼上一盆水刚刚泼出,楼下恰有一人探头出来,猝不及防,正好浇上,好一个“天水沐浴”,上下两人皆猛然一怔,闯祸者捂嘴致歉,中枪者抹脸自嘲,然后两人相对红脸而笑,不用说话,一场意外风波遂悄然平息。夜阑人寂,更深露重,楼上起夜人叮叮咚咚的便溺声,常以一种很强的力度,穿透楼板,穿越隔墙,给你连续着的美梦猛然划一个引号,硬生生插入一节“银盆落溺”的清脆乐章,很是丰富了“猴山”夜生活的内容。 其实,“猴山”上的人们对逼仄的住宿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并不过分抱怨,这从他们毫不吝惜地帮助别人的精神和每个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中,都能看得出来。各家的炉灶都支在一米宽的楼道里,谁家先做饭了,炉火正旺,谁都可以把自家的锅放上去,无需自己生火,图个方便。逢到哪家来客,总有人主动相邀,腾出自家屋子,然后两家重新统一安排住宿资源,一室居男,一屋住女,沙发地铺,皆可利用,准保来客能睡个安稳觉。所谓“邻灶做饭”、“邻家当店”,在“猴山”是极平常的事。 至于“猴山”上的孩子们,那更是一群聪明、顽皮、快乐的小猴儿,不说别的,单单一个“猴车绕障”的车技表演就够你大开眼界的。你看,孩子们骑着童车,竟能在一米宽的楼道内,灵巧机敏地绕过众多的炉灶、煤仓、杂物,然后东家进,西家出,互相追逐,疾驰不息,犹如行驶在宽广无垠的田野上,熟练自如,毫无促狭感。同时,孩子们还不忘把呐喊声和欢笑声洒满“猴山”,一点也不亚于专业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 “猴山”上的人们安贫乐道、积极乐观,但决不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他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最令人感动。清晨,甜睡中的人们,常常被楼道里的读书声惊醒,仔细一听,有大人记英语单词、背诵技术资料的,也有小孩子读古诗、念儿歌的。“猴山书声”催人奋进,鼓人斗志,令人振奋,再懒惰的人这时都睡不下去了,便有更多的人加入进去,“猴山书声”就更嘹亮更雄洪了。想想以后,他们中间是否会有人做出伟大而不同凡响的事来,是否会成为令人艳羡的人龙才俊,现在当然谁也说不清楚。那么,明天请你再来观赏“猴山日出”吧,我坚信,那一定是“猴山”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