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食物
 
 
修改时间:[2016/07/14 14:07]    阅读次数:[496]    发表者:[起缘]
 

  孔圣人曰:食色性也。大约是人的天性罢,多数人只记住了色,并以此标榜为大众的天性,殊不知都忽视“食”,食色两字,一字来自于味觉,一字来自于视觉,这本是人的天然生理构造下直观心理感受。固然,食色均能带来内心愉悦之感,不论男女,这是正常观感,无需躲躲闪闪抑或闪烁其词,或是成为某些行为的托词。当然我无意于讨论食色的关系或是对色表示偏激,饮食男女,与我而言,我确实爱食胜于色。

  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火烤熟食物到如今的各色食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各自的特色,仅中国就有著名的八大菜系,这还不论一些不知名的小菜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完美的再现了中国一些区域美食,很多人为此不惜驾车几百公里,只为一食为快。抛去中间的路费成本不论,美食可见确实具有很强的驱动力,也很能带来满足和幸福感。

  传统观点上的美食可能来自于大厨精致烹饪,大厨以专业水准从色香味诸多点入手,同时亦讲究搭配,营养、口感层次,冷热时间把握,不可否认,专业的烹饪厨艺让食物变得精致可口且带给食客惊艳,故而食客也能在品尝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便是大部分展现了专业的大厨手艺,所以不仅参与者就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也看了垂涎三尺。

  美食的进化到后来还增加了情感的内容,这便是传说的有情感的美食或是有温度的美食。社会经济不同,不同的群体也就有了不同接受等级。于有的人来说精致的大厨手艺并不能经常品尝到,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也力所不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始出有因,故而食物就有了不同的层次。而另一方面情感美食又可以说是怀旧美食,因为承载了情感和回忆的因素,就一个严谨的食客而言,美食肯定也有市井小吃以及亲人手艺。市井小吃承载了很多人童年的回忆,或者是涵盖了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变迁,例如老字号,北京烤鸭、天津麻花、重庆酸辣粉、四川泡菜等这些食物不仅是因其口感好,还因为它已经成了一座城市的符号和标志。市井小吃的怀旧情感来自于这类食物因为时光变迁不容易品尝到,很多60-70年代的出生的人对小米粥,红薯、罐头等;80年代出生的对冰糖葫芦、麦芽糖、干脆面等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个并不在于这个食物有多美味,而是因为这是时代的回忆,人在品尝的时候会自动带入怀旧情绪,于是食物就升华成了不一样的味道。亲人烹饪的食物也是情感、怀旧食物的一种,与亲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已经*惯了亲人煮菜的味道,而人在异地则会怀念亲人的手艺,即思念的味道。说起来这类菜主要是家常菜,并不像专业大厨讲究烹饪技术,然而由于里面承载了亲人的情感和思念,群体人数庞大,故而反而具有广泛性。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又被外界称之为舌尖上的中国人,不少人认为这一季美食纪录片做的不够成功,比第一季逊色,实际上第二季非常能感觉出制作组素材选择上的良苦用心。虽然不如第一季美食大厨手艺精致,颜色卖相佳,但是它有了更多的人文情怀:每一种食物要么有一定的地域文化内涵,要么是承载了人类努力劳动获得食物馈赠,要么则是普通大众生活亲人、朋友用食物连接情感,真正体现了食物的人文情怀。

  食物带给人美好的体验与感受,这不仅仅是针对一名食客尤其是烹饪者更是如此。对于食客而言,品尝美好的食物固然会带来愉悦的体验,感受食物从嘴里到心里的流转过程,酸甜苦辣咸总有一种味道打动人的味蕾,进而刺激人的胃,最后波动的是心弦,于是内心对美食就有了流连往返的回忆,甚至是牵动一生的唯一回忆。而对于烹饪者而言,每日与各类食材打交道,品尝食物的味蕾或许已经麻木,手感和经验已经成为烹饪的主要技艺。从炒煮蒸煎,到油盐酱醋,烹饪手法和调味在油烟中明朗而模糊,最后装盘完成所有工序,一盘充满情感和味道菜进入餐桌,然而对于烹饪者这并不是结束,最美好的体验不在于品尝食物的愉悦而在于看到自己烹饪的食物受人喜爱,尤其喜欢烹饪的食物被一扫而光,这才是一名烹饪者最大的赞美和夸奖,也是最大的荣誉和骄傲。

  食物从最初充饥到带给人美好的感受,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人吃饭是为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就体现了食物层级的上升,也是人类需求层次的上升,于我而言,食物不仅仅是饱腹充饥,更是给人类带来满足和享受。我喜欢做一名食客,不管是大厨烹饪还是市井小吃或是家常小菜都能给我带来巨大的幸福感,我亦喜欢做一名烹饪者,在油盐酱醋和蒸煮煎炒中纵横四海、挥斥方遒,为他人带来美好的饮食体验。

 
 
 
上一页:小芳
下一页:穷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