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家有爱车
 
 
修改时间:[2016/07/01 11:07]    阅读次数:[574]    发表者:[起缘]
 

  过去谁若是汽车司机,特别是单位的小车司机,那就是十分了得的身份,不但自家用车方便,亲戚朋友均可沾光,而且经常在长途中与领导共处狭窄的车厢内,空间距离顿然消失,还掌握领导出行安全,俨然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断不了受到单位种种荫庇,大有一人开车、鸡犬升天的威风。虽有司机谦称不过一“轿夫”,但自矜之色溢于言表。还常常见到小车司机颐指气使、看人下菜、张扬跋扈、染指权钱,岂是古代一介“轿夫”可与比肩。此种诡异其实全仰仗小汽车所赐。所谓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步行与乘车的确不一样,乘豪车与乘普通小车的自我感觉和社会评价更不一样。人因车贵、车因人荣,互相攀附,烘云托月,因故,小汽车除了代步的使用价值外,其彰显身份、标榜地位的社会价值已愈演愈烈,实在不可小觑。难怪连小车司机近百年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不懈追捧的好职业。

  我买车就是因为受不了单位小车司机的戾气,结了怨,发了狠,遂发愤学*,取得驾照,毅然动用全家住房公积金,外加亲戚借款,购得轿车一辆。小车开回家,犹如家中新生婴儿落地,自是喜不自禁,吃糠负债也不畏惧。常关爱有加,时时查看,稍有污迹,即刻搽拭,不忍沾染丝毫尘埃。每有闲暇,必亲自打水,车内车外仔细清洗,不落一隅,虽空耗半日时光,但哪里舍得送到洗车行,遭受别人粗手大脚地“蹂躏”。偶有石子飞溅,落下芝麻星子般油漆破损,即如伤痕留在了自己脸上,痛惜不已,夜不能寐,长久不得释怀。每与人聊天,三句必不离爱车,可说性能、配置、颜色、动力,可谈保养、油料、驾驶、保险,可议快感、舒适、体验、乐趣,可论优劣、高下、快慢、长短。滔滔不绝,没有边际,直至别人实在耐不住性子听下去了,方悻悻离开。若遇到也有私家车的熟人,就像千里觅得知音,那能轻易放过,遂不加掩饰,直扑主题,非“车”不谈,“车”不离口。有时表面似在认真听取对方介绍他的车,内心早已按耐不住要演义爱车的冲动,一捱别人稍有停顿,即断然插话,铺陈自己,好像自己的车就是神车,别人的车都是浮云,全然没有了平常待人接物的谦逊礼貌。也听人讲过更怜惜车的事,有人在外地出差,微信发现家中突降冰雹,即可神色大变,忽想起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刚好放学在家,一时头脑发昏,竟然电话要求小孩抱家中棉被打伞出门,赶快遮盖爱车,不幸孩子被铺天盖地的雹子打伤,差点酿成大祸,令人扼腕叹息。难怪有人公然标榜:“老婆与车概不外借”,一方面当然有行车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对自家车辆格外的偏爱和钟情在作祟。

  家有爱车,自然出行活动范围就大了很多。平时除了上下班代步,自己办公事也经常使用,不会吝啬,就图方便、快捷、自由。沿途见到熟人会立即停车招呼,满面春风,和蔼可亲,主动求搭顺风车,很有面子。逢到周末假期,早早就列了出行计划,要么约定家人同行,要么呼朋唤友共往,名胜古迹,公园远郊,不可落下一处。假期时间若更宽裕,大江南北,雪域高原,大漠长河,边寨村落,皆敢涉足。一路风尘,一路颠簸,一路劳顿,皆浑然不觉。但究竟哪里的风光美,哪里的古迹佳,哪里的民风淳,哪里的美食奇,归途中就已渐渐淡漠。似乎劳民伤财、长途跋涉只为享受“在路上”的感觉,这时方明白“车”与“兜风”这两个词相互搭配的绝妙。有车自然开销就大了,好在现在大家的收入的确高了,养车压力也不很大,只是更加带坏了人们的懒惰*惯,有人出门买菜、吃早餐都不步行了,一定要开上车,的确不是好现象。也有人勤俭持家、出门不肯轻易开车,新车长期遮盖停放,就是舍不得打火发动,直到有一天电瓶亏电损伤严重,再也打不着火,方知经常不开车开销更大。还见过正在创业、的确没有钱的年轻人,眼看别人有车在手,艳羡不已,竟然卖了房、贷了款、买了车,一家人寄住在丈人家中,仰人鼻息,忍辱负重,令我等大惑不解。至于开车的安全风险大家似乎都不太在乎。每每听到有人车祸的信息,甚至路途目睹危险事故的现场,一时唏嘘,转眼皆忘:这样倒霉的事情怎么可能让自己碰上呢?毕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奔驰的车流滚滚向前,急切的车主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反思,来回味。

  近期还听到一则买车的趣事。周末,小镇有人约朋友驾车一同去省城品牌汽车4s店观摩新车。本来只是去看看,了解一下情况,为今后购车做个准备,不打算马上就买车的。哪知道汽车商家营销手段很是了得,香车美女,轮番上演,折扣优惠,个个诱人。看着看着就有点心动了,听着听着就不想放手了,试着试着就不愿下车了,最终实在不能把持,立即电话家人,筹钱汇款,开票提车,购车过程一气呵成。店家也算锦上添花,打出印有“热烈庆贺某店第某位车主隆重诞生”的大红横幅,又为车戴了花,为人披了红,为车和人留了影,还大方地专门燃放了一串五千响的长鞭,顿时响声震天,烟雾升腾,把买车哥们渲染烘托得晕晕乎乎、飘飘欲仙,大有洞房花烛夜重现之销魂、金榜题名时再来之快感。终于,热闹过了,头不晕了,时间也不早了,该开新车回家了,这才发现少一个开车的人。其实车主倒是有驾车资质,早年就考有驾照,还是b照,照理已是驾龄十多年的“老司机”了,怎奈当年考试通过后就再未摸过车,何况过去的驾考是公认的“水”很大,现在那里还有开车的本事。遂避过众人目光,?了脸央店中一面善导购先生,再三承诺路途问题概不牵扯商家,才帮其先把车开出城,再把车头调往回家方向,又详细了解一遍各种操作要领和功能按钮,车主方战战兢兢,谨慎启程,逶迤返家。好在自动挡汽车,方便操作,但途中曲折自不必说,二百多公里路程直到第二日凌晨三时方才到家。此事传出,人皆错愕,惊为牛人。“先生,请将车头调往我回家的方向”一时成为揶揄急于购买小车者的口头禅。

  窥一斑而知全豹。眼下连小地方人急切买车已成此不堪形状,难怪神州大地,不论大城小镇,还是宽街窄巷,塞车、堵车、无处停车,已为城市“标配”。有时步行反倒比开车更快,私家车急剧增加似乎已成为人们出行困难的根本“症结”,放眼一望,就一下领略了中国步入汽车社会的“大好风光”。再加上环保雾霾的压力,于是,修路架桥、摇号控车、征税收费、清洁油料,各种对应“处方”一一开给了小汽车,也开给了这个庞大的汽车时代。

  家有小车自然行动更便利、更快捷、更舒服,按道理有车的人也该更从容、更豁达、更谦让,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开车者却更急切、更暴躁、更不堪。车抢人道、车抢车道、不守秩序、大声鸣号、飞车溅人、人车纠纷,凡此种种,频见报端。甚而有人开车斗气,沿路寻衅,互挤互别,长途纠缠,直到逼停,下车后还大打出手,痛下狠手,几可闹出人命。究其原因,不外你超了我,我别了你,挤眉溜眼,睚眦必报,多为小隙。如今造成严重后果,锒铛入狱,人财两空,实在不值。常常想不明白,平时温文尔雅、虔诚敦厚的一个人,上了车,打着火,前后只是隔着一层薄薄的铁皮和玻璃,握了一台轰鸣的机器和转向,怎么一下就会走了样呢?那薄薄的铁皮和玻璃,是不是真的可以遮挡驾车者邪恶的灵魂和狰狞的面目呢?而今有人总结说这些现象其实就是“路怒症”的表现,它是一种病。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见过太多开车人后才明白,“仓廪实”、“衣食足”只是“知礼节”、“知荣辱”的物质基础,并非精神必然。就像这繁华的汽车社会,可以给我们摆开一桌桌饕餮盛宴,但没有教养、不讲礼仪的食客,不但不能优雅地享用满桌的美味,反倒搞得杯盘狼藉、一地鸡毛,自己吃不到东西不算,反倒连自己美艳的服饰也给污染了。

  细算来我买车已五六年时间过去了,车子行驶里程也超过十多万公里,对车的狂热也渐归平静。如今,车子十天半月也难得送洗车行清洗一次,再不会自己动手亲自打理了。多年前被人碰破的前保险杠和尾翼,一直都没有修理,就那样挂着,倒是不碍行车。有时在我家窗下,还可看到新买车的人依然像我当年的样子,小心翼翼,爱车如故。想想自己过去也如单位的小车司机,满身戾气,不能脱俗,不禁哑然失笑,多年与单位小车司机的恩怨也释然了。其实生活中除了车还有其它许多事情。遂关了窗,不再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