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与友人再游东林寺,不由想起陆游的这首诗,也开始“哀吾生之须臾而羡长江之无穷”。 往来的教众,香炉,佛像,庙宇,铜铃、木鱼和诵经声,佛教的教众不可谓不广,影响不可谓不深。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试过在寺庙用斋,东林寺的斋饭但是让予心生许多感慨。 怎么进场,坐在什么位置,怎么拿碗筷,怎样添菜,怎样拒绝添菜,吃完后怎么放碗筷,怎样离场等都有讲究。整个过程都很安静,整齐有序。男女两对依次安静入场,入座后桌洞里有打印好的斋饭用餐行为指导以及那些经文唱词,木鱼敲起一声,然后会有僧侣起头唱一句,接下来整个过程真的让人的心都静下来了,无论是那些经文内容,还是那飘荡在整个斋堂里绵长悠远的歌声,还是整个斋堂人们的双手合十虔诚的样子…… 无论富裕或者贫穷,你的佛都不会抛弃你,哪怕一无所知,到这里来,你依旧可以得到一顿斋饭,得到信仰,得到救赎。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或者说,心理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便你的病体沉疴,处境艰难,爱恨嗔痴,它仍然给你希望,让你超脱世俗的禁锢。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直是历史的两大阵营,有十分物质势力的人,也有耽湎于自己内心的人,区别只有程度不同,方法的对错。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它站出来,寻找唯物和唯心的平衡,阴阳轮回,周而复始。 走进寺庙,看着那些虔诚跪拜的人时,信仰撑起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得不说信仰这个东西本身比较唯心。没有信仰,没有目标的人很容易让他们的注意力分散,甚至关注一些细枝末节,过于关注一些东西的时候,往往痛苦开始产生。佛教主张生老病死往生极乐,让人坦然接受死亡和新生;有救赎,犯了错只要虔诚悔改,就能重新开始。轮回是否真的存在,与其将希望寄托在来生,不如思考一下今生。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繁华世界仿若那三千弱水,每个人只是其中一瓢。你痛,是你自己在品尝痛的滋味,旁人只能看见,即便心疼你的痛苦也不能替代承受,而人们总是品尝着自己的行为与思想带来的滋味。所以你可以在人前美好,也可以一个人寂寞得哭泣,与旁人总是无关的。 即便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便我们终将逝去,即便我们不能真正拥有什么,带走什么,但是我们看得到朝阳,闻得到花香,听得见鸟鸣,摸得到爱人的脸庞,我们用自己的感官细细描绘人间风景,用心细细品味爱恨嗔痴,最后我们可以带着满足和感恩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