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应被历史淹没(康有山)
 
 
修改时间:[2016/06/01 18:07]    阅读次数:[522]    发表者:[起缘]
 

  做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人物。他不仅削平了六国,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缔造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大帝国,而且实行了“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书同文”等措施。他修驰道、筑长城、北却匈奴,南抚夷越、据有了辽东;发展农商,统一了货币,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雏形。《过秦论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怨。”这是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几代君王努力奋斗不息的结果。但在秦始皇的时代实现了这个目标。自此,秦始皇自谓自己“德配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命为“始皇帝”,“南面称孤,自称道寡”。

  应该肯定秦始皇这一人物的杰出的历史地位,他是当之无愧的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伟大人物,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杰出的,他是在他之前无人可与之伦比的伟大历史人物。

  当然,秦始皇并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缺点和错误也是十分突出的。“焚书坑儒”、“严刑苛法”、“大兴土木”这是他所犯的主要错误。但是,这些行为也不该笼而统之下一个“一言以蔽之”的、称之为“暴君”的结论,也要从当时的具体历史状况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自商周以来,先后出现的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可谓“诸子百家,各执一言”,这是各国混战、分裂局面时代的产物。在当时曾经极大地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这是不容否定的。但是,六国覆灭后,国家已经得到了统一。六国贵族由于在思想上没有完全被消灭,他们为了重新夺回权利,不遗余力用各种方式,同统一了的秦帝国进行对抗,妄图恢复分裂的局面。这在后来的、项梁、项羽、张良等人身上都是有所反应的。

  项梁、项羽所在的楚国盛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所以在秦统一后,项氏成为了反秦、亡秦的骨干和先锋力量。张良是韩国人,他的口头禅“臣为韩王送沛公”,表明了他参加刘邦的阵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替韩王报复秦国。天上掉下陨石,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这都说明了灭亡的六国,时刻在准备复辟,开历史的倒车。为了突出中央政权的力量,削弱各种不同的思想,在没有来得及采取其它措施的情况下,秦始皇采取了简单的“焚书坑儒”和“严刑苛法”的手段,来紧急应对当时的政治局面。这虽然不可取,但当时也是必要的。

  不可否认,从汉代开始的“黄老之术”到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都是和秦始皇的法制思想相对立的。而儒家思想则一直统治了整个的封建社会全过程。一直延续下来的儒生们,从来就一直攻击秦始皇的“虐政”,所以秦始皇的一切都被否定。“修驰道”和“修水利”这样的利国利民的正当行为,也被否定,就连“构筑长城”这件千古大事也被“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所否定,而长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抵御外寇的作用却无人出来辩驳、说公道话。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连郭沫若对秦始皇的评价都在政治斗争过程中摇摆不定。可见,秦始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受到评价的不公。

  应该说明,秦始皇死的很突然,他的早亡,对秦帝国的灭亡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因为他突然死亡,使得李斯被杀、扶苏蒙恬被杀,赵高和二世窃取了政权。而二世是个怯懦又昏聩的帝王。赵高“指鹿为马”他都不敢反驳而附和。在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外戚,宦官干政行为,在秦始皇死后,也立刻对政治起到了反作用,秦始皇在世时连吕不韦、??倍急淮σ运佬蹋?绻?皇撬?缭缢廊ィ?愿呤遣换岬贸训摹U愿咭蚍赶轮刈铮?绰梢?λ?佬蹋??愿咔裳粤钌?曰蠊?厥蓟剩?钪帐骨厥蓟噬饷饬怂?⒏雌湓?啊?蠢矗?按蟮娜宋铮?诤蠹陶叩奈侍馍弦餐??崃粝乱?肌6?律妗⑽夤闫鹨迨保?氐闹髁??樱??净姑挥卸?茫?馑得髑氐拿鹜鍪蔷哂幸欢ǖ呐既灰蛩氐摹?/p>

  秦初并天下,新诞生的封建大帝国处于草创时期,来不及解决为巩固统治而系统地构筑思想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在这个帝国的草创时期,上层建筑的构筑刚刚开始,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远远没有形成。而思想文化这些基础的东西,又是巩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重要的基本方面。作为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思想文化在统一的过程中,必然会爆发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也正是这些矛盾冲突,促使了秦朝的灭亡。此外,秦始皇动用了大批的民工,一方面损耗了国力,也激起了民众的不满,为秦的灭亡埋下了隐患。所以,应该说秦帝国的灭亡是由六国贵族的反动复辟势力、朝廷的腐朽卖国势力和人民的反抗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我们有必要回溯商鞅变法,商鞅是在秦孝公时期实行的变法。其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谋求统一。所以,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较多,而在文化、思想方面,除取缔儒家思想之外,思想文化方面十分缺乏具体措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一、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把小乡邑聚为县,朝廷派令丞管理。二、民户五家为一保,十家相连,有奸人互相告发,不告发腰斩。三、奖励军功。四、实行赋税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订立了:一、废封建,置郡县。二、徙六国贵族十二万户于咸阳。三、没收民间兵器,聚之咸阳,予以销毁。四、制定严苛的法律。此外,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这就造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土之上,莫非王臣”的局面。在思想文化上只是采取了严刑苛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这对后来的秦朝也造成了很大消极影响。他推崇法家思想,极力清除儒家思想的影响,迷信暴力统治而轻视教化管理,留下了极大的后遗症。而这些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突然死去,他的死亡使秦的灭亡成为了不可避免。

  秦始皇做为“千古一帝”,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第一个皇帝,也有中国历代皇帝无可比拟的意思。他大力开疆拓土,东南并闽越和东瓯,置闽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东南部。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五岭并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相当今广东、广西2省;北逐匈奴,拓地至阴山一带, 将河套地区开置九原郡; 将战国的燕、赵、秦长城重加修筑和连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的秦长城。史载其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从阴山至辽东,具并入其版图。此外,秦始皇还开通了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邛、冉等等,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秦始皇曾三巡琅琊,登泰山,在泰山封禅,送徐福东渡、登高台观沧海、伐湘山树赭其山等皆为世人所知,但还有一个细节隐蔽在司马迁粗线条的叙述中易被忽略,是说秦始皇第三次出游时,“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寥寥十几字,道出了秦始皇个性十足的举动:乘船经海路去琅琊。洋面无垠,涛浪不息,连续几十个昼夜在海中颠簸。想象那情那景,我们不能不在意有关专家的看法:秦始皇有着超凡的海洋意识、拓疆意识。这是后来的武、唐宗、宋祖、及成吉思汗等帝王所不可企及的。

  在秦始皇时期,秦帝国人口总数在2000-万之间,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郑国渠(公元前前246年)都是他在位时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无疑对农渔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秦始皇一方面兴水利、修驰道、筑万里长城……,有推进生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野蛮残酷的统治政策,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社会生产受到了惨重的损害(尚钺语《中国历史纲要p29》)在农业方面,通过推行奖励农垦的政策,把以前的“重农抑末”政策改为“上农除末”使土地私有制法典化,亦有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毛文风《中国通史》秦王朝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但是,做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的功劳和贡献,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它的伟大作用和历史地位值得我们加以大大地肯定。在明亮的历史天空上,这颗明亮的古代巨星的光辉是不应该被历史湮灭的。

   2016年5月28日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