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忘不了小时候的一次放火经历。放火烧着了自家柴垛,在邻里的议论声中被母亲暴揍一顿。而那时候,小小的我的心境,又有谁能理解呢! 那时候还没上小学,五六岁的样子。平时听话懂事的我已经能够帮助劳累的母亲做些事情了,其中做得最多的就是烧火:大铁锅里蒸着或煮着一家人的饭食,我则负责往灶堂里添柴禾。有时候母亲说,“火大点儿”,我就多添一些;母亲说,“火小点儿”,我就少添一些。总之,灶堂里的火不能灭,灭了就得用嘴吹着,或者重新点着,费火柴还麻烦,因此,最好掌握点儿经验技术。 那时候柴禾倒是不少,麦秸、玉米秸、芝麻秸、葵花梗、豆秧子、干草、干树叶等,都可以用来烧火做饭。因此一年四季不愁没柴禾,院子里、街边、打谷场上……柴垛随处可见。有的柴禾好烧,火旺、烟少,如麦秸;有的柴禾则不好烧,容易息火还烟大,比如树叶。 虽然常常帮助母亲烧火,但一开始点火的事都是由母亲来做,得由母亲把柴禾点着,烧旺了,我才能接着烧。对我来说,点火有点儿难度,那时家里没有打火机,只有火柴,划火柴的时候,“刺啦”一下子,火苗儿一蹿,很容易烧着手。我不敢点火,母亲也从来不让我点,而且平时不许我们小孩子拿火柴玩儿,怕出事儿。 但是,平时显得很胆小的我,心里却想着哪天可以划一根火柴试试,看能不能划着。这种想法竟然还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有那么一天,趁大人不注意,我在兜里装了一盒火柴。“到哪儿去试试呢?”我琢磨着,不知不觉地溜出家门。 冬天是农民们休养生息的季节,那年月也没什么做买卖的,因此街上很安静,近处看不到人影。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经把火柴拿手上了,轻轻一划,“刺啦”一声,成功了!我的脚不由自主地挪动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手里燃烧着的火柴棍儿,一股魔力在把我引向一个干玉米叶子。这根火柴一定要引燃这个玉米叶子才能算完成使命,当时我一定是这样想的。 那个伸出的玉米叶子其实属于一个柴垛,由一捆一捆的干玉米秸整齐地码放而成,这是父亲的杰作。而当时我的眼里却只有玉米叶子,没有这个一直就靠着自家院墙的柴垛,难道真是应了那句“一叶障目”的成语? 当时似乎有风,玉米叶子一点着,火苗就迅速上蹿,把整个柴垛都烧着了。尽管如梦初醒、惊惶失措的我尽全力地往火上扬土,想用一捧一捧的土来把火压灭,但早就无济于事了。 后来是远处的一个老爷爷看到了火势,他边跑边喊:“着火了——,救火啊!”从各家各户出来了不少大人,并迅速地提着水桶行动起来……而慌张的我则趁乱躲了起来。 ………… “肯定不是他放的火,怎么能烧自家柴垛呢!而且我还看见他往火上扬土呢,他是要救火……”在我家院子里,那位老爷爷为我辩护着。他是我们本家长辈,平时我唤他“二老爷”。院子里还聚集了其他邻居。 我当时应该还是处于又惊又怕的状态,面对母亲的厉声质问,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母亲则以惯常的、敏锐的判断力断定火就是我放的。不过,奇怪的是,当时好像并没有人搜我兜里是不是有一盒火柴,而那盒火柴究竟还在不在兜里,我自己现在也忘了。 ………… 这件事以母亲对我的一顿暴揍结束。但我放火烧自家柴垛的“壮举”肯定是被人们记住了,后来都上了小学,一个老师还在班里当着众多同学提到这件事。估计我是全村出名的傻孩子了。 当时我为什么会烧自家柴垛呢?多年后才想明白,其实不过是小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罢了,这种好奇心要用对了,说不准还能成为大科学家呢!但那时,小小的我的心境又有谁能理解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