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曾经的我,现在的你们
 
 
修改时间:[2016/05/20 21:07]    阅读次数:[466]    发表者:[起缘]
 

   我要聊一聊我的父母。

  跟很多外出务工的子女一样,每到寒暑假,都会早早的收拾行囊,归心似箭地来到父母务工的城市,在昏暗潮湿的出租房里等待着久违的疼爱,那种感觉,整整让我回味了整个高中时代。

  可是,父母总会叮嘱于耳边:“在父母身边长不大,要独立,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未来的路还得你自己走,我们不能陪伴你一辈子。”话虽有理,但对于家的依恋始终难以释怀。那段时间,我背着父母,生活异常节省,积攒了自己小金库,买了一部可以拍照的手机。趁着父母不注意和目光转移的瞬间,不住地按下快门,拍下了许多父母的笑容和日益增多的白发。父母不在的时候,我又拍下了很多家里的布置与我带回家里贴在墙上的大红奖状。

  人终究要走向独立。后来,我上了大学,很快,我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并很好地融入了集体,甚至,有时候,会忘记与父母每周通一次电话的约定。过来,因为家中要给我的哥哥盖婚房,父亲便要经常往返于务工与老家之间。而每次返乡,父亲都会首先来到我的城市来看我,手中还带着一罐我最爱吃的母亲做的腌菜。每一次,我都会带他去看我的大学,宿舍、食堂、操场的位置他都熟记于心。不经意间,我发现了父亲的“小动作”,他像极了曾经的我,趁我俯腰转身时偷偷地拿出手机笨拙地拍着我的照片。而我,假装没有看到父亲的拍照,生怕打破这一份父爱与感动。

  后来,我与父亲卧榻夜谈中聊到了给我偷偷拍照的事情,他笑开了花,像孩子一般说道:“这可是跟你学的啊!你当初要离家了趁我不注意不也给我拍了很多照片吗,你的强忍泪水、故作坚强我都知道。”我不禁红了眼眶。

  还记得小的时候,一直想学一门乐器。父母一直没有同意,说玩音乐会耽误了学业,很长时间,我都耿耿于怀于父母的偏见和不通情理。学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增添艺术气质,从小培养的话会日后影响巨大。前不久,父亲告诉我说,他看电视上那么多人多才多艺,自己也想学个二胡吉他之类的乐器,即将奔五的人逐渐有了对弹奏乐器的喜好,着实让我吃惊不小。我顿了顿说:“我支持你学,现在学由不晚,只要每天肯花时间练*,一定可以学好的。”父亲听后怯怯的说:“唉,当时让你学乐器就好了,这个时候你都当我老师了,现在家长都十分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其实我挺后悔没让你学的。”我说:“爸,我一点都不怪你,你要好好学啊,说不定我们到时候可以搞个乐队呢!”说完,我和父亲都笑了。

  还记得小的时候,一直想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父亲也是一直没有同意,理由是工作紧、没时间、有其他安排,诸如此类。在好奇心勃发的年纪,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大好河山的强烈向往,每次提出要求,父母总是不愿意陪同,自己也生性胆小,自然不敢贸然行动。后来,我长大了,有了充裕的时间,几年下来,积攒的火车票都堆了小山。每次回来,我都会跟父母讲述外外面的世界有多么令人流连忘返,还有一路上登上黄山的喜悦、青岛海边的清凉、紫禁城里的雄壮肃穆……父母不由的轻叹:“年轻真好。”又将是一年的五一节假日,母亲提前一个星期便拨通了我的电话:“我和你爸准备去南京玩,也想出去看看,想让你跟我们一块去,你可有时间?以前都没有在一起旅游过,这次说什么都要一起旅游一次。”我说:“好,一定。”母亲喜出望外。

  有这样的父母真好。

  想起父母的暮年,行动不便、卧床病痛时,愿我们都会想起我们的牙牙学语,也会像曾经的父亲一样,喂他吃饭、扶让走路、为他打伞、逗他开心。这是一种爱的接力、一辈子忆存的的感恩。

  一次与好友小莉聊天,小莉跟我说起了不顾家人反对去外地打工的经历。她说:“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去年我执意去外地打工,代价是我妈去世时我都不在她身边。我回去的当天,陪我爸、我叔、我舅舅他们去看墓地,最后连流眼泪的力气都没有。”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亲情也是。还好,你们都还在。

  我们从牙牙学语到成家立业,这期间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的操劳与付出。没有他们的操劳与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们,是父母用他们无私的爱把我们的生命托得很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时候,我们为了追求财富和利益,却忽略了最真挚的亲情,也忘记了我们的身后,其实有着父母无尽的思念和牵挂。

  时间过得太快,我怕我尽孝的脚步远不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与你们还有一个用一辈子铭记的约定:一起完成未拍的合影、未游的山川、未吃的美食、未组的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