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走进颜回
 
 
修改时间:[2016/05/08 22:07]    阅读次数:[577]    发表者:[起缘]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述论语,引起了我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走近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的兴趣。

  颜回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看一则对联趣事: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出游,看见路上放了一担稀泥巴, 农夫们想考考孔子,便出上联:一担重泥拦子路。孔子对不上,就得从田里走过去,联句嵌有孔子的字“仲尼”和学生“子路”的名字,孔子冥思苦想之际,弟子颜回想去把那担泥巴挑走,试了试挑不动,水田里的农夫见颜回这幅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孔子见机,对出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挑不动也要试,故事里的颜回给人的形象是憨厚。与憨接近的词是愚、笨,其实呢?

  颜回十二三岁拜孔子为师,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额头高得出奇,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成了孔门弟子。 初见颜回,孔子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弟子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大眼认真听讲。“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即他回去自己研究,能触类旁通。

  一段时间,因孔子的学说不被采用,跟着孔子学*的弟子时多时少,颜回却一直跟着孔子学*,甚至认为孔子的学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即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功钻研,越觉得深。何以致此呢?这里面有个三八二十三的故事:

  一天,颜回遇到一起吵架,原由是买布的认为三八二十三,要少给卖布的一个铜板,颜回说:按三八二十四,要买家给卖家添一个铜板。买家生气地说要评理只找孔子。颜回同意并相信老师会公正裁决。双方约定,判颜回错就输头上的帽子,判买家就输头。了解经过后,孔子叫颜回把帽子给买家,即颜回错了。颜回把帽子给买家后,佩剑负气请假回家。孔子告诉颜回: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路上,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颜回跑进路边一古树里,想起“千年古树莫存身”,便走了出来,很快,大雷劈碎了古树;颜回深夜回到家,发现妻子的床上睡了两人,举剑欲砍,又想起“杀人不明勿动手”,点灯一看,另一人是自己的妹妹。次日,颜回赶了回去,问孔子何以能料事如神,孔子说:昨天天气闷热,预计有雷雨,颜回因生气回家,所故提醒他别意气用事;又启发颜回,昨天孔子判他错,他不过输一顶帽,如果判买家错,却要丢掉一条命,让他想想孰轻孰重。从此,颜回对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从这可以看出,颜回的聪明在于:听课认真、学以致用、亲师重道。连子贡也认为“颜回能举一而知十,我顶多能闻一而知二。”

  颜回的聪明也表现在对对联上,一次,孔子想考考弟子的才学,看到院中的大黄狗正趴在狗牙菜上睡觉,孔子出联:狗牙菜上狗压菜 ,面对绕口令似的上联,弟子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颜回转眼看到鸡冠花下有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很快对出:鸡冠花下鸡观花 ,孔子又出联:荷叶莲花藕 ,孔子的话音刚落,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举手帮助颜回想出了下联: 拳头巴掌手。孔子点了点头笑,道:更加肯定了颜回的才华。

  颜回不仅学识高,而且品德修养也相当高:一天,有个同学丢了铜方圈,怀疑是颜回偷了。颜回家的经济条件相当差,同学们回家吃午饭时,颜回到家只喝几口菜汤,有时连菜汤都没喝的,就到井边吃几口水,回校继续读书。开始,始孔子不信,可告状的多了,孔子便相信并生气了,准备把颜回赶出学堂,可转念一想,假如不是颜回,就冤枉了一个好孩子,孔子想了想,就拿出一锭金子,写了几个:天赐颜回一锭金,丢在颜回必经的路边,准备测试颜回,颜回捡起看到后,加了几个字:外财不发苦命人,将金子放回原处,继续读书。 后来,方圈找到了,告状同学找颜回道歉,颜回仅一笑而过。 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颜回也不负师望,不仅学问大进,而且品德修养也居孔门弟子之首,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的首位,被尊称为复圣。

   “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称赞颜回的话。颜回三十二岁便英年早逝,史学家预测,这与他的经济条件不太好、营养不良可能有很大关系。据说他的葬礼还是他的父亲多方筹措经费,才安然入土的。后来的颜回谋生的主要手段应该如孔子一样,收徒讲学。这警示我们: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全面协调发展,就应该为教师及文艺工作者尽可能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让他们安心教书育人或从事文学艺术创造,而不至于像凡高、曹雪芹等,创作出伟大作品仍穷困潦倒。走近颜回,我们就应该走进孔子不分贫富差距、有教无类及颜回的尊师重道等理想世界。我想,这就是*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及“十六条”的重要现实意义。

 
 
 
上一页:感受爱
下一页:为妈妈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