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没有陪伴,感情依旧
 
 
修改时间:[2016/05/01 23:07]    阅读次数:[478]    发表者:[起缘]
 

  昨天,一个儿时的伙伴,突然打电话来。

  他说,他曾经最好的朋友,特意来汉看他。本是极高兴的一件事,不料,他们除了反复讲述曾经在一起的经历之外,竟找不到任何共同话题!他们曾是歃血为盟、三拜九叩,说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区区十年不见,怎么就无话可说了呢?他想不通。他恶意的猜测他的这位兄弟,是处境好了,忘记了当初的哥们等等。我反问他:你朋友沉默,你怎么不能打破沉默,主动讲一讲你想和他讲的事情。儿时伙伴,这才发现,自己除了曾经的经历,居然没有什么新话题可以和朋友分享,他觉得要讲现在的经历,还需要讲很多的铺垫才能让对方听明白、有感应,于是就懒得说了。在他看来,只是因为他和朋友之间分开时间太久太久,才会这样生疏。

  儿时伙伴的这番总结,我实在无法苟同,如果真的在乎一个人,并将对方看的很重,按曾经彼此之间的了解,想个办法抹消隔阂,应当不会很困难。

  就我个人而言,做为一名二航人,常年漂泊在外,与朋友之间的交集,那是少之又少的。认真比较起来,我的情况,也就比儿时伙伴和他朋友之间的情况,强了那么一点点。同样是无法陪伴在一起,同样是缺乏磨合和体谅的过程,但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彼此之间的情感,却依旧是可以随意的开玩笑的。虽说,维系一份值得你付出心力的情感,确实不容易,但这种不容易,仅仅是不容易而已,当你们彼此之间,都愿意设身处地的去为对方考虑,始终持有理解对方、包容对方、关心对方的态度,即便没有陪伴,感情也是可以保持在依旧,这个状态上的。

  这种感情上的事,并不局限于朋友之间。夫妻之间,也是适用的。就拿胡适和江冬秀来说。胡适多情、有留学的经历、有渊博的知识,这与裹着小脚、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传统、守旧的江冬秀,无疑分属分化的两极一般。在当时追求新风尚的绝大多数文人、新青年,嘴里标榜恋爱自由,实则极其残忍的抛妻弃子的背景下,也正是江冬秀体现出,愿意设身处地的去为胡适考虑,始终持有理解胡适、包容胡适、关心胡适的态度,才令胡适没有同样去做的借口。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里,他们,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是 “胡适的小脚夫人”,这份经历在当时,更是谱写出了一段,“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的佳话。

  感情这事,说穿了就是个*惯和参与的过程。打个比方,你在乎的一个人,他(她)的声音若是带着浓重的鼻音,你会不会,下意识的判断他(她)感冒了?会不会,自然而然的提醒对方,记得打针、吃药?会不会,一直关注此事,直到对方痊愈为止?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会。

  因此,即便没有陪伴,只要你始终将对方放在心上,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便不会太远。没有陪伴,感情依旧,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