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包出来的萝卜馅的肉饺子,鼓鼓的,煮熟后总*惯性的咬一口看一看:肉与萝卜已抱为一团,分不清哪是肉哪是萝卜;再吃一口品一品,砸吧砸吧嘴,连声称赞:“好吃好吃!” 回自己家后,也想独自包出那样的饺子,可总没有过年的那种感觉,找不到那种香喷喷的味道。这不今天,我又去超市买了点肉再试验一下,还是令人大失所望,馅散零零的,清心可口,却不会满嘴留香。 我私下嘀咕:怎么回事?莫非放的油太少了?或者拌馅方法不对?配料不行? 打一电话问母亲,才晓得秘密:油到火候再放葱姜等调料,肉馅腌一腌才进滋味。我如梦如醒,猛然想起前几次回家,嫂子包大包子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可我油还没有冒烟就放葱姜岂不是太早了?肉少了腌制的过程又怎能进滋味?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不禁感叹: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会有不一样的味道!要想如法炮制,请教历练不可少!
二月二回娘家,八旬的老母亲赶了个早,给我们蒸年糕。九点钟到家,母亲已切好一块块圆圆的饼子,放在锅撇上,整整齐齐。看着透亮的饼子,想起以往年糕的黏黏甜甜的味道,真是垂涎欲滴。急不可耐,还没到中午饭点,我就嚷着母亲煎年糕。爱女心切的母亲知道我不会做,特意赶早做成年糕,一饱女儿口福。这会儿又怎会有半时的迟延?只见她把饼子放进热油锅里,煎阿煎,不时的还翻个个。最后一个个黄黄的饼子出炉了,鼓鼓的,趁热咬上一口,还粘粘的,甜甜的。我一连吃了四五块,幸福满满的。 回到自己家,我又买了二三斤粘面,仿照着母亲说的先蒸成窝窝,再贴成饼子的做法去做,却再也不找不到原来的那种效果:饼子硬硬的,蒸熟后不再甜软可口,像缺少了什么味道。 又再一次询问母亲。你做成饼子时放酒了吗?不发酵怎会变软发甜?对于母亲的询问,我一脸的茫然,只知道年糕好吃,却不知道有那么多的道道! 哎,做年糕糕,我与母亲竟也会有那么大的不同,做法不同,味道大相径庭。 儿子说:“妈,你炒的菜也没有姥姥炒得香。” 我服了,多年的厨房经验造就了母亲的好厨艺,蒸馍做饭炒菜,样样精通,养育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不一样的饭菜,不一样的味道,值得我终身学*。我有时想:母亲饭菜达到更高境界的另一种原因,那就是里面还蕴含着我们已经深深领悟并亲自品尝过的另一种尽善尽美的滋味——爱,这种滋味将贯穿母亲的始终,伴随我们的一生。正是因为有这种味道,我们全家才幸福和谐美满。 年逾半百的我,也将继续努力,做出更多的美味来,为家人,为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