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春节期间让我感动的几件事
 
 
修改时间:[2016/02/23 21:07]    阅读次数:[605]    发表者:[起缘]
 

  王志英

  (一)

   读完黄立会“赤社村初一闹社火,老年人节目最吸睛”的报道后,我感概万分:在赤社村表演的精彩节目中,老年协会表演的《西游记》成为最吸睛的经典节目,报道称::“除扮演孙悟空的曲红春是50多岁外,其余的演职人员全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如,扮演沙僧的卫知去今年78岁,扮演猪八戒的王引弟今年72岁,扮演唐僧的李仁俊今年71岁,扮演白骨精母亲的赵秀芝今年76岁,扮演白骨精的梁淑芳、扮演铁扇公主的黄青珍、扮演火焰山土地神的雷牡丹和扮演牛魔王的黄实现也都是年仅七旬的老人……”他们凭着对深入人心民间传说的人物的深刻理解,把《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情节演绎得活灵活现,很受群众欢迎。这就说明,老年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老年人的优势,一是知识广,阅历深,经历多,经验丰富;二是懂享受,幸福感高;三是更健康、更积极,更明智,更懂得欣赏和享受;四是磨练多,办法多,经验多,善于克服困难,且不计报酬。在克服困难上,报道称:为了既能达到演出效果又能体现俭省节约的原则,老年协会仅花了100多元钱买了一些必要的道具材料,然后就组织六七名老年妇女自己动手制作演出服装和道具。如拆了自家的红绸被子,把被套塞进马肚子里,把被面做了唐僧袈裟;卫知去老人甚至献出了自己准备做寿衣用的黄褥面,用来做牛魔王身上披的斗篷。其余如禅杖、挑担、轿子以及刀枪剑戟等道具全是由演员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的。他们从头到尾体现了健康、向上、热闹、节约的原则,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事实告诉我们:老年群体是个宝,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充分利用他们的天赋,把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是各级党政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冰雕,是以冰为主要材料而雕塑出来的一种造型艺术。过去展地多在东北,尤以哈尔滨最为著名。可是今年我却在运城欣赏到了哈尔滨冰雕艺术,今年我 77岁,第一次看冰雕,我高兴万分!

   那是正月初八下午,我信步来到天逸公园,偶见一广告牌,上写“运城冰雕印象”几个大字,下面注明:“卡通主题、冰雕城堡、人物雕像、梦幻滑梯、冰上运动”,立时引起了我的兴趣,心想:“难道运城也能看到哈尔滨冰雕?”心里想着,便移步到了冰雕馆前。

  室外冬日高照,气温10度以上。一进冰雕展厅,冷气却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估计温度在零下6度左右。再往里走,眼前就呈现出晶莹剔透,溢光流彩的冰雕世界:一座座高大的宫殿,一座座漂亮的城堡,一个个造型优美的冰雕广场,一排排安放整齐的冰椅,一条滑溜溜的长长的冰坡,还有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的大肚佛、财神爷、猿猴像、大元宝、双鱼像、熊猫像和形色各异的卡通人物,更令人称奇的还有我们运城舜帝陵的大型舜帝雕像和关公庙里的关公提刀雕像……无数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亭台楼阁、高楼大厦、俊男靓女、卡通人物……都被哈尔滨的雕刻家雕刻得活灵活现,美轮美奂……漫步其中,但见透明的各种冰雕洁白、纯净、神奇;冰雕旁边的镭射灯,冰雕内部的彩灯,灯灯相映成辉,座座光彩照人;但见九曲回廊,冰径通幽,雪景靓丽,美如霓虹……就像走进了一座光彩的童话世界。我忘却了彻骨的奇寒,忘却了流逝的时间,忘却了世俗的闷烦,仿佛漫游之地并非人间一般。

  冰雕艺术,巧夺天工,创意新颖,气势恢弘,是我在当地观看哈尔滨冰雕的印象。

   (三)

   《山西日报》二月十九日c3版发表了我的散文《抢救“社火”那些事》,我看了几遍,并和原文认真对照比较,发现有两处改动:一处是题目,一处是结尾。改得也非常好,我佩服之至。

   原来的题目是《那年“社火”的那些事》,而孙蕊编辑却将其改成《抢救“社火”那些事》。改得好!好就好在一针见血地抓住了全篇要害。经我反复思考,全篇的“要害”就是“抢救”二字,因此,把原题改为《抢救“社火”那些事》,虽说只有“两字”之差,但改过的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原来平平泛泛的题目不知要精彩多少倍!

  再就是为我增写了一段“结尾”,即“如今又将元宵佳节,回忆起过往之事,想起同事们当年挖掘和抢救“社火”文化遗产的热情,心中不禁又升起一股暖意,遂成小文以记之。”这就为我增加了一段写这篇短文的时间、目的和用意,实在太好了,在此,特向孙蕊编辑表示谢意!

   从此,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今后每逢有文章发表,都要和原文认真比较对照,一字一句的对照,想想编辑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后的好处在那里?”以便迅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