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情归故里
 
 
修改时间:[2016/01/22 23:07]    阅读次数:[517]    发表者:[起缘]
 

   原创/上善若冰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听长辈们讲;两千多年来,中原地区的汉人因逃避战乱、饥荒、迫害或因政府调迁大量南迁,集中定居在闽、粤、赣地区,又进而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各地。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原居民而言,他们是客,因而称为 “客家人”。 当年常听父亲说,在海外国家中,你要是碰到了3个中国人,那么就会有1个是客家人,我真的感觉自己出生于此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

  “工作之余,记得常回老家去看看!” 这是我父亲在世时听说我常去广东办事,在电话中常说的一句话。至今想起还真是对不住他老人家的。十几年了,每次路过家乡,因太顾及工作而忽视了许多的亲情。

  近段,心里面积蓄了太多东西几欲喷薄,而重回岗位的我,曾一度决心不惜一切奋斗一回。却终走向平和。心中挣扎反复,不忍放弃。只见两手原来空无一物,力量微薄,自己原来不如想象中有力。愈发惶惑,害怕失去。譬如曾经,自己会持久坚持下去的信仰。心一直在忐忑中,不知如何走?想起一本书中佛说:“我就是道路”。引述这句话时,我相信佛就站在我的身旁,正在为我指点迷津。也许我会茅塞顿开,也许我无法排解属于自己的宿命。一个人的荣辱得失,有时会看得很重要,有时已经变得无关举足轻重。生活在生活的边缘,有时是会让人不平、让人气馁,同样也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福分,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同样一件事,同样一种场景,心态的不一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就会拥有不同的人生境界。于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决定携家弟及在深圳工作的堂哥堂妹一同前往我们的家乡一一广东梅州。去完成父亲的遗憾!

  许是客居在外久了,对于家乡的记忆总会在岁末年关的日子里渐渐亲切并温润起来。但无由的有时会泛起一丝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情怀,于是更多的时候手扶阳台,面朝南方,轻轻地吟诵那些与故乡相濡以沫的经典诗句时便怀念起父亲。父亲是个内涵不擅言辞,却很有影响力很有气场的人。一生低调耿直,与人为善。才修德今天的我们。如今,父亲与我们阴阳相隔了。这样的时令,霜风渐紧,繁华褪尽。可此时的我,为何感喟会那么的别有一番?!

  回首来路,在那些漂泊的日子,受了挫折,受了坎坷,在没有父母的关爱下,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孤独与寂寞,后慢慢学会了在没有亲人的照顾下,人也变的成熟起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后便享受着奋斗的充实。在每一个无人关怀,无人呵护的夜晚,静静聆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呢喃。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也学会了更加珍惜友谊。诚如朋友的一个问候的电话,同事的一句关怀的话语,都会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盈,永远的记下这份关怀。升华着这种友谊!

  儿时的我总想要是能够天天过年就好了,随年龄增长,儿时过年的那种热切慢慢消退,有时甚至为过年莫名的发愁,再后来想要回家过个好年竟成了极其奢侈的想法,有时因为工作种种原因只能暂居他乡在那片单调的迷彩绿里,我牢骚抱怨,压抑,将就着过。如今,时常觉得过年的心情跟画圆似的,儿时是起点,在转圈经历各种情感后又回归到了与原点结合处,常常感叹,如果时光可以倒回,我多想再体验一下有父母在时,那种归家的过年所拥有的一切啊,找回真正的欢乐,过一个别样的欢乐年……

  

  当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 “ 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的梅洲呈现在眼前时,我靠在后车位正做着美梦,似父亲在路口招手迎接我们,我向前跑着却是怎么也抬不动脚,争扎中被堂妹摇醒,鞭炮锣鼓声已压住了我的问话,下车后那些远房的叔婶们,还有好多不认识的远房亲戚和乡亲们在用古老的方式迎接着我们这些在外飘泊的游子,我眼湿润了,看着如此热情的人们我首先想到的是; 这是我们伟大父亲生前种下的善缘,才能有我等晚辈回归后才能享受到的果!

  “呵,还可以啊,敲锣打鼓的迎我们,幸亏我带了银子”,家弟兴奋的说着。这傻家弟他哪知这是亲戚乡邻们在还父亲的情呀,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们荣归故里的一种鼓励吧!堂哥妹因在深圳工作,加之婶婶还在,他俩每年都常回去便熟悉些,堂哥给我和小雨一一介绍着长辈们,在给那些小孩们发“红包”时,我怎觉得自己进入老化的轨道,面对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时,小雨捂着我耳朵讲; 姐,你有没有觉得有点“德高望重”的味道。“去你的”!我笑骂着家弟。哈哈!姐弟自乐呗。没了父母的日子里,有个弟弟逗着,当姐的我还真是很开心的咯!

  踩着吱呀的木制楼梯,一步一阶的向上,在每一个转弯处,似乎历史就会前进百年。登上楼预,倚栏远眺,一座座围屋伫立在青山绿水间。当我第一眼撞上那长长的青灰色的城垣,当我缓缓推开那红漆斑驳的厚重木门,当我踏进那迷宫般的高墙深院,忽然间,一切都不一样了,我凝神屏息,便能感到一种宁静的壮美朝我袭来。长久以来浮躁的心暂时沉下去了,因为,我已经走进历经风雨的客家围屋……

  “百节年为首”,这里的客家人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首先是;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其后是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再后便是过大年 ,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然后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而后是接财神, 年三十临晨要接财神,每年有具体财神来的时辰 其后才是开大门,也就是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人们便开始拜年 !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初二是已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路上人群熙来攘往很是热闹,妇女们手提鸡臂、糖果以及其它孝敬父母的物品,到娘家与父母兄弟姐妹欢聚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再后是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其后是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初十后享灯以及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长辈们讲; 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乡邻讲热闹及了。可惜我们一行赶不上了,小雨要回东瀛,我得回岗!

  “落叶归根”,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再回到故乡这个话题,故乡对于国人,是一个难以排遣的情结。当然,落叶归根与“荣归故里”以及“衣锦还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怀。前者是对故乡的依恋,是对故乡的那种难舍难分的赤子之心,是绿叶对根的情思,除了依恋还是依恋,这里绝没有作秀和炫耀的成分。而后者,回到故里,不是回报,仅仅在意自己的那份虚荣心的满足,在意别人羡慕自己的那种眼神的流露……也许,这样的场景,你我都见过,但不知道我们的眼神是否相同!

  故土难离,故乡难忘。不管故乡过去曾经给予我的是痛苦还是快乐,这是生命的根,也是生命的另一种烙印。离别了父亲赐我的故土!

  呜呼吾父!当年女儿不是去看您的背影,而是一直在承受您追逐的目光!

  

   闲章

  行文至此,我得把从长辈们那收集到的,梅洲人在外历任国职的资料汇集成章,然后做成册子送给乡邻们,若冰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鼓励,一直在追求路上拼搏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