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父亲是个“老报谜”
 
 
修改时间:[2015/12/15 23:07]    阅读次数:[513]    发表者:[起缘]
 

              父亲是个“老报谜”

               

                世界和平

  明月山下,桂溪河畔。在县城东门街上,只要你稍加留意,经常会看到一位老人,佝偻着身躯,拖着沉重的脚步,蹒跚行走在大街小巷。老人经过两条主干道的人行斑马线,绕过一个公路大转盘,穿过一条百余米的隧道,再往前走一段路,来到一报摊前,买上一两份报纸,老人又慢悠悠地按原路返回……

  这位每天上街买报的老人,就是我那85岁高龄的父亲。父亲小时读了几年私塾,还上过县师范学校,当年在老屋程家晓?g算是个文化人。父亲解放初期参加县征粮工作队,由此在县区粮食和供销部门工作了几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退休。父亲退休赋闲后,不算老且身体健康,一直闲不住,先是返聘到镇上打工,然后鼓捣开饭馆、做生意,凡此种种,都是三分钟的热情,几番倒腾,钱没赚,还赔了本。经过几年折腾,才安分地赋闲在家。

  父亲一生没有别的爱好,不打牌、不玩麻将,没有其它文体爱好,更没有钓鱼和种花养草的兴致,唯一的嗜好就是看报读书。据我观察,父亲做生意不在行,行事作风向来是虎头蛇尾,但是看报读书的*惯却是持之以恒的。因此,每天上街买报纸看,是他老人家几十年不变的*惯。

  上街买报纸,是父亲每天的头等大事,也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无论是天晴落雨、盛夏酷暑,还是霜风刺骨的冬天,只要没有生病,他是一天不拉,乐此不疲,几十年如一日。早年间,父母住在县城西门附近,离城中心较近,父亲身体健康,每天上街买报纸,一天来回走几趟,母亲和弟妹们从不劝阻。十年前,父母搬迁到县城东门外的新房居住,新居位于城郊结合部,离城中心有好几里地,交通不便。父亲仍然坚持每天上街买报纸,而且非要到城西的县邮局报刊门市买。由于重庆主城区出版印发的报纸,要分上下午两批送到郊县,父亲每天上午从城东门外的家出发,穿街走巷,蹒跚步行到城西的报刊销售门市,买上一份参考消息回来;午休后,又不厌其烦地从家里步行前往,再买上一份重庆晚报回家,然后戴上老花眼镜,津津有味地阅读。

  父亲未满80岁以前,身子骨比较硬朗,每天上街买报纸,母亲和弟妹们虽然担心他上街过马路不安全,经常提醒他小心点,但并没有加以阻拦,仍然由他自行其事。没有想到前年冬季的一天下午,父亲上街买报返回途中,突然出现头晕,右半身麻木,眼看要摔倒,神志尚清醒的父亲顺手扶住一家门市的门栏,才未摔倒在地。好心的店主赶快将他搀扶到一椅子上休息,过一两个时辰,被一外侄放学路过发现,才将其搀扶回家。经医生诊断,父亲突发的是轻微“脑梗”,所幸没有摔倒。从此,全家人都反对父亲上街买报纸。我有一次探亲回家,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会上,我首先发言:爸已经是高龄老人了,身子骨远不如以前,街上车多人多,情况复杂,很不安全,您老一个人上街买报纸,全家人都不放心。随后我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由在家的弟妹轮流值班,每天给爸代买报纸;二是每年在邮局给爸选订两份报纸,有人直接送家里,不再让老爸每天上街买报来回跑路。弟妹们一致同意我的意见,让父亲作出选择。然而,父亲却持反对意见。他说,我的身体我晓得!如今我身子骨还硬朗,我自个能够做的事情就不麻烦你们。让别人代买的报纸还不一定合我心意,从邮局订的报纸,送得不及时,来得又晚。我自己街买报,一来可以选择性地买报,二来可以出去走走看看,活动活动筋骨。总之,他反对的理由一大堆,让我和弟妹难以辩驳。在父亲的执拗下,这次家庭会所讨论的议题只能是不了了之。

  父亲还是我行我素,继续每天上街买报回家看。唯一作出的让步,就是不再舍近求远,每天就在东门转盘附近的报摊买。近两年,父亲的肺气肿老毛病不断复发,经常住院治疗,身体十分虚弱,但上街买报一天不误。以前是步行上街买,如今是乘公交车去买。即使老病复发住院了,不能亲自上街买报,也要让陪护的弟妹们代买报纸到病房看。父亲就是这么个倔犟脾气,母亲和弟妹们怎么劝阻,他都无动于衷,全家人都拿他没办法,只能一味迁就,随他意愿啦!

  通过我多年留心观察,父亲每天上街买得最多的报纸是重庆晚报和参考消息,还附带买一些诸如文摘周报、新传奇报、新闻周报等报刊。我估算了一下,父亲每年用于买书报的费用,至少在千元以上。令我佩服的是,如此高龄的老人,精力还那么充沛,关心时事政治的热情丝毫不减。上午买参考消息看,了解国际时事,下午买重庆晚报看,了解本市新闻,晚上扭到央视新闻频道看,关心国家大事。我留意父亲的看报*惯,他不是随意翻翻,而是逐版逐条阅看。尤其对重庆晚报看得特别认真细致,可以称得上是重庆晚报的一位忠实读者。重庆晚报的副刊,他是每期必研读。什么《夜雨》、《重庆创作》等副刊栏目,他比我知晓的还多。有一天下午,父亲戴着老花镜认真研读完一期《重庆创作》副刊的几篇作品后,自言自语地在那儿点评,还不时回头对我说:副刊上发的作品就是写得好,这些人的脑壳真灵光!

  父亲持之以恒的看报*惯,自然博学多识,让我等晚辈自叹不如!我每次回老家时,他经常向我咨询一些时事政策问题,满以为我在大城市大机关工作知道的多,没有想到我也孤陋寡闻,常常答不上来或者见解不深,让他很失望,而且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你还是搞宣传工作的,连这些国内外大事都不知晓,不知你是怎么开展工作的?”父亲无意间的一句批评性话语,让我面红耳赤,愧疚不已!是啊,在岗那几年,开不完的会,忙不完的事,整天疲于应付,常常早出晚归,电视新闻错过时间没有看到,订的报纸也顾不上翻阅,自然不如每天看报纸看电视的父亲知晓得多??「盖椎蹦甑氖??砬楹团?阑坝铮?两袷背;垢∠衷谖已矍埃?叵煸谖叶?希?⑹笨叹?押捅薏咦盼摇?/p>

  父亲几十年坚持买报看报的*惯,也让他老人家受益匪浅。首先,他坚持每天上下午步行上街买报,每天来回步行大约四五公里,无意间活动了筋骨,锻炼了身体。如今他老人家除了因以前抽烟过多患有肺气肿之外,其它脏器功能均正常,腰颈腿脚也没有毛病。其次,他坚持每天阅读书报,常动脑筋,常用眼睛,如今老人家除耳朵有点背之外,视力不减当年,常常看报不戴眼镜。而且头脑清醒,反应敏捷,手脚灵敏,日常生活能够自理。依我看啦,他不会得老年痴呆症,再活十年八载不成问题。第三,他从书报中学到很多养生知识,每天早晨坚持拍打全身,自制醋泡鸡蛋液饮用,使他脾胃好,身体健康。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老人家以前的满头白发,如今已由白转青啦!

  由此看来,父亲几十年不改的老*惯,不仅使他老人家晚年生活过得充实愉快,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真是没有让他白坚守,值得点赞和倡导,更值得我们这此晚辈或即将退休的人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