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居客散记
 
 
修改时间:[2015/12/10 20:07]    阅读次数:[587]    发表者:[起缘]
 

  冬天的早上,天色延续了一直以来的风格,始终暗暗的,似乎有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西风还算温和,但是刺骨的寒意始终萦绕不去。淅淅沥沥的下着些小雨,很有几分春天的毛毛细雨的感觉,牵动着思绪也飘飞了起来。撑一把雨伞,走过日日经过的沿河路,路上有不少水坑,一不小心,就踩了一个“陷阱”,伞挡住了雨,却又挡不住风,人烟稀少的路上,撑伞独行的我似乎是个异客,显得局促起来。大概是昨日暴雨的原因,河水涨了许多,加之泥沙俱下,河水颜色浑浊不少,给这条古老的河流增加了些许历史沧桑感,河面上飘着几只孤零零小船,在混黄的河水里上下沉浮。莫可名状的,内心闪出几分居客的飘零之感来。

  居客,顾名思义,客居之人,是我对游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异客的称呼。我来自乡村,然大学毕业后工作却在城市,生活在农村的时间极少,除了节假日,鲜少回家,加起来大概也就是10几天左右,乡村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乡村,一直觉得是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人类的发展最初便是从氏族、部落、到后来的乡村、城市,中国的家族宗法社会伦理,很大一部分也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乡村作为人口集聚最多的地方,发展最为源远流长的地方,给了我们很多的美好意象。东晋陶渊明的“采离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还给文人雅客营造了一个天人归一,放逐自然的闲适心境。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乡村好友相聚,共赏菊花的恬淡画面。当然相比文人骚客的恬淡闲适,农人的乡村大概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吧。

  倘若让我们回想乡村,恐怕立马想到的是炊烟袅袅,房屋林舍,绿树林立,孩童欢声笑语嬉戏打闹吧。我的童年、读书时光都是在在乡村度过的,乡村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是美丽淳朴的代名词。我喜欢邻里之间相互走家串门,哪怕吃饭也会端个碗一起聊天,农忙时节相互搭把手,劳作一天后左邻右舍坐在院子乘凉。又给孩子讲故事的,有给从未走出村庄的人吹嘘自己走南转北的经历的,也有妇道人家谈家长里短的,尽管聊的内容天马行空,有时甚至谈到谁家猪被某卫生院赤脚医生挂点滴挂死了,然而这依旧不妨碍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即便是当事人自个也能自嘲一笑,无伤大雅。谁家有喜丧,必回是全村一起出动,帮忙的,搭把手的,没有谁担心会耽误了家里的功夫。谁家要出门,也是请邻居照看一下,尽可放心出去。村里村外尽是熟面孔,谁家的孩子、孙子、媳妇、外甥……大家尽都认识。

  近几年我一直在城市工作生活,城市给予了我们无以言尽的便利:公共设施齐全,社会资源丰富,交通畅达……生活似乎便利了很多,我们尽可以体验家门口服务,似乎脱离原始,进化到了更高级的阶段。按照当下时人的普遍想法,在城市买了一个房子,就算是扎根落户了。房地产商说,有了房子就有了家,这个说法实在是狭隘了,也许家需要房子,但是有房子却不代表有家。更可况家国天下,在讲究血缘宗法的古代中国社会,其实家后面的各种宗法人情,宗族血缘才是根基。现在社会虽然和古代不同,担忧一个始终不变,那就是——人。乡村的人淳朴简单,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和谐,而在城市,尽管人群聚集度高,但是人却是破碎的,利益多元化下诱发了多种驱向选择,传统的伦理道理已经不够了,因而律法的作用就凸显了。

  居客在城市是居客,没有了归属,但是在乡村他们也已经变成了居客。因为人变了,乡村也变了,乡村已经回不去了。长久不回乡村,乡村已经陌生了,随着一些老一辈人的离开,年轻一辈的人已经不认识你,不记得你其实和他们一样出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你们本是同根生。原有的整体也被无形割列开来了。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房子变漂亮了,家电增加了,孩子们都在家里上网吹空调不出门了,田地荒芜了,年轻人去外面务工了,家家户户关门闭户,足不出户,一道道门、一堵堵墙、一把把锁已经拉开了乡里之间的距离,大家俨然是最陌生的熟悉人。

  乡村去哪里了?城市还在这里,我去哪里了?我依旧还在这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虽是异客,然他只是异乡人,还有自己的家乡,还可以回去,而如今的我连异乡人都不算,我只是一个居客,居客而已。

 
 
 
下一页:一个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