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乡长沙{( 清明时节回长沙)二 }
 
 
修改时间:[2015/11/23 23:07]    阅读次数:[505]    发表者:[起缘]
 

  故乡长沙{( 清明时节回长沙)二 }

   从南郊陵园返回住地,已过夜晚八点。我换过外衣,简单擦试了下又溜转下楼来……

   锦江之星门前是五一路,左边湘江、右边太平街。

   五一路在我懂事间就有……它是现代长沙城的东西主道,东至火车站,西来湘江边,与过江的湘江桥相接;类似广州的广州大道,但不能相比,这条路太短,估计三五公里。

   而湘江,南来北往……江岸多了条林荫小道,依林荫道的沿江大道,则由过去二车道变四车道……

   太平街是一条古道了,千年之前就有,丁字湾的麻石板路,南北走向……这里曾是古长沙城的米市。朱?基的曾伯祖父朱昌琳,经营的太平街乾升总栈就在这条街上……

   “ 湘志云:朱昌琳,字雨田,晚年自号养颐老人,长沙县人,家承儒业,考取秀才,乃至富绅唐艺农家任账房。而唐,滇藩司。朱得唐公助,涉足粮道,道光己酉之荒间暴富。后涉足盐、茶道,并借左宗棠之力,运湘黑茶销西北疆域及俄,业成湘富之首。”

   而朱?基,若是没有邓玲向他爸邓小平的推荐,由一名小职员提拨到主持总理的工作……中国的今天也许要来得晚些,或混乱……——这不是耸人听闻。

   雨停了。我走在了太平街的古道上。

   十几步宽的老街,让过往游人簇拥不堪;街区内的青瓦顶、旧砖墙、木门窗的老屋令好奇的游人左顾右看;而吆喝的商户,使游人或购或驻或走,迟缓慢行……

   —— 于是古道上形成了长长攒动的人流,若如湘江河中某段因狭隘而被淤积的洪水……

   古道由北向南,鱼骨状伸进街里。不远与东边的三兴街交汇处,有一座叫宜春园的古戏台……要是天气好,晚上或白天兴许在这里能听到花鼓戏班子演唱湘剧。

   说到湘剧,人们可能会想到李谷一的打铜锣补锅。其实那是不能代表湘剧的;的道的湘剧在民间……《扯白歌》,《讨学钱》,《闹五更》,《思情鬼歌》,《洗菜心》,《采茶调》……长沙”大兵“的相声也是不错,的道的长沙话……这些绝不会逊于河南的豫剧,湖北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

   ——当然,你须听得懂长沙话,才会感觉到其中的味道。湖南地方方言是:十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

   再进去,两侧东西相交的依次有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金线街、太傅里……

   ——长沙的街巷均是有来历的,据统计,古城有1000多条的街巷,散落古城的各个角落……

   这儿的金线街,原名金线巷,得名于吕洞宾点石成金的传说。据《长沙县志》载:“巷内人家得洞宾像,悬之壁。其子幼,每馆回则揖之。一日途遇道士,宛然画像,遂奔其衣曰:尔吾家洞宾仙也。道士敲石与之,归献其父,随至石处合之,仍为石,唯中留一线,金色灿然,故呼为金线巷”

   而太傅里!缘因贾谊故居。

   太傅里命名前叫濯锦坊,原是古城长沙洗衣作坊集中的街市。

   贾谊,汉代洛阳人……千古名人!其《过秦论》名流千古;失意谪任长沙王的太傅时的长沙王是是靖王吴著,长沙异姓王最后一个蕃王。

   古代长沙又有“屈贾之乡“的美誉。这是另番贬意……唐宋年间被贬湘的就有:王昌龄,刘禹锡,柳宗元,秦观……八十位之众;“屈贾之乡”的美誉也是名至实归。

   紧随人流的徐徐移动我到了街尾;过去只须三五分钟就能走尽的三百米古道,此时却花去十多分钟。

   街尾是与东西走向的解放西路相遇。

   解放西路是这几年新修……这条现代化的八车道,淹灭掉了我小时读书的湘江小学,还有路边井、铜铺街……连同千年前杜莆流寓过的小西门。

   小西门是当时古城长沙极重要的一座城门,因紧邻湘江的客远码头,而古代又是以水运为主……清代学者刘献廷在他《广阳杂记》有这样描述:

   “长沙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绝无烟火气。远近舟楫,上者下者,饱张帆者,泊者,理楫者,大者小者,无不入画,天下绝佳处也。”

   大诗人杜甫流寓长沙小西门外是唐大历三年(768年)。留有“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的诗句。从诗中得知当时的小西门外是长沙的鱼市与药市。

   有记载,杜甫居留间,还意外见遇乐曲艺人李龟年,写下了“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诗篇。而李龟年是当时京城名艺人,因“安史之乱”流落长沙……

   ——看来古城长沙,又是古代中原人避战乱南下途经流寓之地。

   诗圣在长沙城滞留一年,而在湖南境内颠沛流离二年有余。杜公曾意欲在岳麓山下建一栖身草堂无人善助,步入佛门因麓山佛寺不肯收留,走投无路的他只能是“留委”小西门古城墙外的茅草屋以替人写字维持生计。若是当初有人施助让他长沙城内安居终老,今天的长沙城可能又多了一座“杜莆草堂”了,又光芒四射了……

   大历五年冬天,杜公因长沙城发生战乱,加上饥困而离开,辗转途中于湘江舟中病逝,享年59岁,葬于今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

   ——此处离屈原投水的汨罗江也是不远的。而杜公的后人在平江至今已繁衍有过千五人多。 就此悲事,后人赋联: “膏腴富庶之地安顿不了一个诗圣。杜公颠沛流离客死南蛮湘江舟中。”

   而今长沙市政府在他“留委”的旧址上重建了一座十分华丽的“杜莆江阁”。长眠在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的这位诗圣在阴间若知此事不知又有何感触呢?

   不过:远古的楚人不识“文”,今天的楚人是识“文”的?

   长沙古城的历史是久远的,据知建城历史就有三千余年。

   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炎帝陵就葬在长沙南边“茶乡之尾”,南去六十公里的株洲酃县;五帝中舜帝陵于南端三百公里处的永州宁远;西去四十公里的宁乡县黄材镇1938年出土了硕大,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四羊方尊;而“长沙”之名有据可查的,见于《逸周书·王会》贡品“长沙鳖”之说……

   当然古代的“长沙国”是对湖南的统称;就相当于现今湖南简称“湘”。

   古城长沙的城池大小呢?

   在《湘城沧桑之变》有记载:”古城墙自河岸城角码头始,经北门(湘春门)、兴汉门、经武门、小吴门、浏阳门、黄道门(南门)、学宫门、小西门、太平门、大西门、福星门、潮宗门、通泰门至城角码头,周长为2639丈,约8700米。“

   而这座古城的城池却毁在近代:

   1917年,为解财政窘困,湘都督谭延?听信长沙商会长左学谦述说古城墙的砖值百万银元而下令拆除古城,用了七年拆毕(仅留天心阁及城墙一角)并将拆下的古砖通过商会运往天津卖给洋人换回白银五十万余两……

   谭延?何许人呢?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赞“笔力殆可扛鼎”……辛亥的风云人物,国民党的元老……

   而后相隔不久的抗日战争……

   《湘城沧桑之变》记载:日军临近,长沙驻军长官朱鹤松,在仓惶之中因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一片火海。焚烧数日,全城被焚十分有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这场悲剧,后人称“文夕大火”;古城内三千年的古建付之一炬。

   后人笑讽此事:“相蛮之地尽出相蛮人,“把蛮”之火烧人烧古城!”

   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保护古城巴黎免于战火,不设防,而设防在远离城区的山区与德军作战……

   ——国人当时可没这种悟醒。

   《湘城沧桑之变》还记载:为修长沙一环,当时政府提议将民国谭延?先生没拆完的天心阁古城墙一角也一并拆除,遇市政筹备处负责人曹典球先生挺身抗争,并慷慨声言“睡在城墙上,与城墙共存亡”,并得众多有识之士的拥护,于是政府放弃了当年谭延?老先生对人类犯罪的愚蠢行为。

   出古街沿解放西路东走,不出三百来步就是司门口了。

   司门口是南北走向的黄兴路横交解放西路的十字路口。解放西路与源火车站路下来的解放东路于这里交汇。

   旧时古城的这里,是衙司门前。古城衙门的旧址就设在对面的古道内 ,不过因眼前现代化的八车道不见了踪影;而古建则早消失在昔日的“文夕之火”。

   黄兴路不是古道,以前的古道叫南正路,民国年间扩道,1948年道路建成,以纪念辛亥革命领袖黄兴而命名。黄兴敬奉为辛亥革命先驱者,与孙中山并创国民革命;章太炎曾以予评价“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司门口北行三百米是五一广场,它是黄兴路与五一路的交汇点:这里即是古城的中心也是现代长沙城的中心。

   黄兴路南段是2002改造;北段改造于2012年……

   新改造的黄兴路分南北二段:以五一路为中心点,往南一公里多终止于南门口叫黄兴南路;往北称黄兴北路,终止于东西走向的中山路,五百米长,交汇点叫先锋厅。

   改造后的黄兴路成了步行街,类似广州的北京路,苏州的观前街,北京的王府井……

   中山路也平行于五一路,东西走向,西抵沿江大道,东行一公里与从火车站路下来的八一路交汇于芙蓉广场。

   ——老长沙城,老城区,东西走向,就这三条主道了:五一路,中山路,解放路。

   五一广场的东面:原是老杨明远眼镜店,旁边是玉楼东酒家,再过去是银宛食府……而今,日本的平和堂——一栋长型的水泥建筑压到了它上面……

   五一广场西南面原是湘绣大楼;北面原是南北炒货店;东北面原是交电大楼……——这些都成往日的影子,而今被现代的商厦所更替……

   ——这里俨然成了现代都市一隅:时过子时,性随夜浓,此时全没了白天时的清冷;闪烁的霓虹灯火带给了这里的浮华人生;接沓而至的摩天商业大楼沿道路两旁廷展,得以汇聚四面八方过来逛夜市的人们……于是攒动的人头,鼎沸的人声将这里变成成了天上的“璀璨银河,琼楼玉宇。”

   这里应该提到他,*立珊,在港打拚成功的湘籍华侨,原名余*年(1923—)。

   *先生1958年越过罗湖关去到了香港……他的起家类似当年朱?基的曾祖……我的一个战友是他至亲,讲起了他的奇特经历…… *公1981年间就捐资湖南有1700多万人民币。1700万时下可能只值深圳的一套别墅的价,在当年可是笔银两,抵现在的十亿之巨……

   他于1981年捐资改建了五一广场中央的地道工程……而现在已成地铁工地。

   *先生在故乡没作投资 —— 似乎在故乡投资有赚故乡钱之嫌……这正是他的忌讳。从这点你不能不对这位他心升敬仰……

   五一广场西行,过三泰街,经五一干线长楼,我回到了太平街口。

   想不明,我继续西走,来到湘江边的林荫道上,特意近观万达新建的高楼群及“华中心”的超高楼宇;先前站在锦江之星的楼内远眺的那种感觉却全然消失……

   ——这些高楼林立在湘江边,似乎就象一堆积木,怎么放都放不好,压迫到了江边,让它变沉甸了……

   我异想天开在嘀咕:要是这里也象恢复太平街老街般……再光复座古城墙,仿三千年的样子……

   ——那又多好呢?那三千年的古城真正呈现给人们了。

   带着寞然的心情,我走在返回酒店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