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超越
 
 
修改时间:[2015/11/03 11:07]    阅读次数:[591]    发表者:[起缘]
 

  农村责任制刚开始时,农民分到了责任田,农民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涨,农民对土地精耕细作,产量逐年提高,小麦连年大丰收,生活水平大变样,很多农民吃的穿的用的都跟城里人一样,吃白面,顿顿有两菜,那个幸福劲别提了,真是美极了。

  在那政策好、天帮忙的大好时代里,我的六伯家可与大家不同了,他们一家六口人还是穿着破烂衣,吃着玉米面。我的六伯并不是亲六伯,他与我们家是一门人,到我这一代已是七属的头上啦,他们那一门人少,单传了四五代,到了六伯这一代,他与近门的兄弟相比,年龄正数是第六,同辈喊他为老六,我们这些晚辈们有叫他六叔的,有叫他六伯的,因为他比我的父亲年龄大,我叫他六伯。

  六伯那时候已将近五十岁了,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近三十岁了还没有成家;老二在八十年代初去四川领回了一个媳妇,也没分家;老三与我同岁,比我小四个月,还没订婚,一个女儿已出嫁到邻村。分地时家里还是六口人。

  我们村合地少,每人仅仅一亩三分地,六伯家分了七亩八分地,别人家的庄稼长的都很好,而他家的庄稼给生产队时的基本一样,没有多大的变化,庄稼苗阴死阳活,没有一点生机,收割时,别家的产量已达到亩产千斤,他家的产量亩产不到四百斤。连续几年的高丰收,大多数农户都走向了富裕,而六伯家还给大集体时差不多,还设有摆脱贫穷。

  那时候,我已参加工作多年,?按位乩霞遥?蓟?a href="http://www.duwenzhang.com/huati/xiguan/index1.html">*惯的打听一下六伯家的情况,经过了解,六伯家的情况只所以这样,不怨天,也不怨地,就怨六伯他自已。

  六伯这个人很不错,口碑很好,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老规矩老风俗懂的很多,谁家有事他都很乐意的去帮忙,他不打牌,也不大喝酒,坏毛病基本没有。他的*惯好抽烟好看书,他抽的烟是手工烟,叫做一头尖尖一头拧〈用纸卷烟丝〉,他看的书非常神气,可不是现在的书,具说是一本传了几代的老黄历,是他为人处事的教典。文化革命时,他用尽了一切办法才把这本老黄历保存下来,他把这本老书当作比生命还宝贵的珍品。

  大集体解散时,六伯很迷糊,连着看了几天几夜的老黄历,也没有找到答案,整天唉声叹气,自言自语道:世道变了这怎么了得……

  在种地时,六伯还是用大集体时的耕作办法,不接受任何科学种田的理念,使用两头黄牛耕地,有人问他,怎么不用手扶车犁地,他说机器把地辗坏了;有人问他怎么不使用化肥,他说化肥是洋东西把地烧毁了。打麦时,六伯家全是人工,一家人割麦,用架子车拉到麦场里,然后用两头牛拉着石磙碾压,翻了碾碾了翻,一个麦季下来,全家人累得又黑又瘦。几个孩子给六伯提建议更是不行,他总说你们懂个啥,我干了一辈子,什么不知道,你们别管。几个孩子被六伯管治的非常老实,都不言不语,无精打彩,叫干啥干啥,都像木偶一样,既不惹事又不生非。有一次,老二从行政村村部领回上级召号推广的玉米种子,六伯一见,大发雷霆,坚持不种,继续种自已家的,老二乖乖的把玉米种送了回去。秋收时,别家的玉米亩产八百多斤,他家的玉米只长棵子不长棒。

  农闲时,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城里挣钱。六伯家的三个孩子也想出去,给六伯一说,也不知六伯从什么书上看的一句,父母在不远游,三个孩子只好守着家无所事事。

  转眼过了十年,我从城里回到乡下,见到我的父亲,就问起了我六伯家的事情,父亲告诉我,现在你六伯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儿子都盖起了大瓦房,老大找了媳妇结了婚,生了两个儿子。老二家也得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老三找了个城里的姑娘,结婚后生了个大胖小子,在城里买了一套大房子,安了家,做起了大生意。老三在家里的五间大瓦房由六伯老两口住着。整个一大家可幸福啦!

  我问父亲,六伯家怎么变化这么大呀!父亲对我说:你六伯家变化大是因为你六伯变化了,甩掉了旧观念,接受了新?~物,放开了三个儿子的手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六伯在家种地,种上几亩药材,一年收几万,三个儿子外出打工一年挣几万。几年的功夫就盖起了三院大瓦房,还买了小四轮、打麦机、抽水机。

  抱着老黄历不放的六伯,能有这样的变化,从我内心激起了种种的遐想,带着想解开的谜,走进了六伯的家里。六伯正坐在堂屋里看着电视,电视上放着豫剧……他聚精会神地听着佘太君的……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唱段,他抬头瞧见了我,非常高兴地站起身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他的满脸泛起红光,幸福、快乐和满足挂在老人的脸上。当时,正是中午的饭时,六伯从冰柜里拿出现成的凉菜,又从桌子下边的小柜里拿出精装宋河粮液,摆上酒盅和筷子,大娘很热情地炒了四个热菜,我与六伯慢慢的喝了起来。

  几杯酒下肚,脸热了起来,话也多了,我说:六伯,你家里现在过的这么好,是不是你老从那本黄历上得到了真经?六伯说:说来惭愧!我的老观念几乎害了全家,刚改革时,我认我的老理,不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听不进孩子们的意见,我坚持按我的想法办,也要求孩子们按我的意见办,结果越来越遭糕,家庭越来越困难,已到了走头无路的地步。就在这时,我听取了你几位叔叔和伯伯的意见,把家庭的权力放给三个孩子,他们也争气,放开了手脚,各想各的办法,几年下来,改变了穷的面貌,都成了家,生了子,盖了房,都比我强,现在我是真的幸福。

  我问六伯,开始时你怎么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呢?六伯说:我总觉得我自已对,孩子没有我的经历多,让他们按我说的办。谁知道老方子不治新病,老办法不管用。我说:您老现在最大的体会是啥?六伯说:老人也要学*新知识,树立新思想,要与时俱进。对年轻人,不要管的太多太严,要让他们好好的干,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要让年轻人超越前人,超越自已,后辈要比前辈强。

  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充满着很强的哲理。是呀!没有超越就没有发展,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只有后人超前人,一代超一代,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去年春节时,我与我同辈的兄弟们又欢聚在一起,七言八语,各自叙说着各自的事业和家庭。此时,我问六伯家的三兄弟,我说:现在你们三个,一个过的比一个好,当年六伯对你们管的那么很,差一点成不了家,你们有意见吗?老大笑笑说:那里会有意见,没有父母的养育那有今天!老二说:父亲的观点是那个时代和环境造成的,他没有读过那么多的书,但他能全力支持我们多读书,我们才有今天。老三说:我们非常感谢老父亲在关键时候转变了思想,支持我们发展,我们才有了的今天。另外一名兄弟说:我们的父辈,生活在那个年代,受尽了人间苦,扶养我们长大,恩比山重,情比海深。我们要孝敬年老的爹娘。

  听了这些,我无比的激动,这世上最重的情是亲情,做农民的人都知道原谅父亲的过错。最后,我站起身来,做总结式的说了三句话:第一,把不断超越、后代超越前代这句话,作为一个共同的传家之宝,要不断的发扬光大。第二,要支持下一代好好奋进,超越我们这一代。第三,我们要做出表率,孝敬不"完美的父辈",让他们开心幸福。

 
 
 
上一页:《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