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忆旧(一)——故乡的冬天
 
 
修改时间:[2015/11/01 20:07]    阅读次数:[513]    发表者:[起缘]
 

  忆旧(一)

   —— 故乡的冬天

  改完最后一篇学生的作文,我站起身来伸了一下酸酸的腰,想着学生们作文的内容:思维活跃,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创新性的思维。推开窗户,轻轻的凉风袭来,嘘一口长气,那是一种惬意!极目眺望:天上的星星与眼前的灯火连成一片,我不由吟出:“长天与秋水一色,星光与灯火同明。”无限广阔的夜空,引起了我遥远的遐想。

  70年代,父亲在部队因受林彪路线的迫害,带领全家从南方的大城市“春城”,回到故乡。那年我十四岁。豫北的农村很穷,给人异样的感觉:冬天,到处是黄白一片,没有一点生机。白天的劳动不是在黄土地上挖个坑,一层庄稼杆,一层土,再洒上一些水的造肥,就是用铁锹一锨锨的深翻土地。寒风吹来,除了冷就是一头一脸的黄土。只有到了晚上,每个人才显示出了本来的生机。

  生产队的牛棚是社员们晚上聚集的地方,大多在这里打发着漫长的冬夜,这样既可以省下家里煤油灯的油,又可以在这里相互取乐,享受其精神上的愉悦。两间破旧低矮的土屋,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挂在栓牛的木桩上,几头黄牛或站着吃草,或卧在地上倒嚼着。屋里到处堆着铡好的草,男人和女人们挤在草堆上。空气间除了男人抽烟的气味,就是呛鼻的牛粪。

  因为冷,人们还时常在屋子中间点起一堆火,数双劳动的手伸向火苗,火光映着一张张饱经风霜、疲惫、灰黄、稚嫩的脸。由于屋小,木格窗更小,人多,烟被圈在屋内,熏得让人睁不开眼,社员们都适应,只有我经常流着泪跑到牛屋外,双手使劲揉着眼,使劲呼吸着新鲜空气。其他人说我享受不了这“烟暖”。

  就在这极端的环境内,社员们却是有说有笑,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休息、畅谈、娱乐的好地方。在这里,有时队长布置分配第二天的农活,有时会计宣布每人挣的工分。人们还经常会攒掇“老秀才”评说《三国》、《水浒》、《小八义》、《三侠五义》等等,老秀才会把书中的人物描绘的活灵活现,情节曲折感人。人们这时会同书中人物的命运同悲喜,那是一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情绪表达。不管是历史的传递,还是演义的感染,人们总是得到了一些文化的熏陶。有的时候,几个爱唱戏的年轻人兴致一来就自编自唱起“大平调”、“坠子”、“落腔”等地方戏,那些戏的内容往往是结合村里的人和事,故事编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唱腔有粗旷的、有委婉的;有的如气吞山河、有的似行云流水,唱词含蓄压韵,还真有些艺术性!在那连收音机都是稀罕物的年代,社员们能够自娱自乐,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妇女们坐在这昏暗、闷气的牛屋里也是热闹非凡,推推搡搡、说说笑笑,打着、闹着,女人的另一种野气也在这里尽情的挥发着。我这个刚入乡俗的小姑娘,虽然听不明白这里所有的说、笑、唱,但懂得这牛棚里面的愉快与无忧。

  每当我晚上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去生产队里的牛棚,虽然在这里我像一个多余的人,但挤在这里,又觉得很有趣,它弥补了我在农村生活中的一些精神空白,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那个年代的印记,它更督促我完成了生命中的坚强,让我成了文革后的第一代师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