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修改时间:[2015/10/19 21:07]    阅读次数:[594]    发表者:[起缘]
 

  史,就单单这个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意思是史指代的是记事者,就是史官。整句话的意思是记事者根据事物的发生持公正的态度记录事情。

  因为是公正的,所以“史”这个字本身就含有事实,真实性的含义。所谓历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过去发生过的真实的事情。

  因为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是客观存在过的,是不会随着人主观的思维想法所改变的,历史就像一个大的集合,里面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或者存在过的)人和事物,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想或不想,也依旧存在。无论人们持哪种观点评析或是出于目的地窜改,它也不会因此改变,史的真实性像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好比日月,人欲自改,日月无伤。

  我将历史这样理解为不随主观改变的事物集合,所以单单对于一件事来讲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它只有发生、发展和湮灭。所谓对错是根据人的感知确定的,时代不同,环境气氛不同,对与错的标准就不同,然而我们总是狭隘地在某个时代某个角度来看待历史,当然,我们难以跳出所处时代的局限来正确地看历史,也无法沿着时间的轨迹逆向穿越。我们能做的是尊重历史,可以理解为尊重它的真实性,尊重它的可观性。对于不了解的历史,随意说三道四、指手划脚,无疑是不礼貌的,所以在我看来,抛开一些必要需求的因素,所以的古装剧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至少古人不会讲白话文,古人生存的年代与环境也并不需要现代的人重新演绎。

  再说以史为鉴,我理解成借鉴的意思。上文说到历史这个集合包含了过去发生的事物(当然事物是真实的)。用邓晓芒先生博文里的一句话是,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竟然是一面镜子,当照的角度不同,得到的信息也就不同。当一个人身处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拿出一段历史事实评析,在那个大环境下得出或对或错的结论。环境一变,结论或许就变了。但不管怎么样,都没有影响那段被评析的历史,因为它是客观的,受到不同反应影响的是人们自己。

  在我看来,历史就像是一些工具,更像一些材料,一些已经成型且不容修改的材料。我们以史为鉴只是将真实的历史在不同角度下不同环境下理解,关键是理解到自己想得到的。

  人作为这个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本身就有及其漫长的历史,且不说人类进化的历史鲜有人知晓,就连我国封建王朝的年表也不清楚,大多数的人们不了解这段时间间隔里的种种,人们将这归于生物学或是考古学历史学的范畴,自身却在这个尘世里忙活着延续生命,他们每天竭力工作、应酬,这样当然是没有错的,人做为动物的最低要求就是能够衣足饭饱。但却不了解自己的根在哪,或许人们知晓自己的祖上三代,却不知道家族的血脉有何意义,他们依旧在为遗产、福利或是其他的什么勾心斗角。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所以才能商量,才会有组织,才有了社会,倘若每个独立的人都明争暗斗,那肯定是不行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神奇的民族,会在非典时期小偷罢偷、天灾免灾人人祈福等,虽然存在民族的劣根,但人无完人,何况一个民族?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唯有团结一致时才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也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将人民团结到一起,在这个社会上经常会有许多不和谐的言论,但请试问,没有中央统一的集权统一的领导,如何稳定多民族多国情的中国?如果不稳定,最后遭灾的还是老百姓。有些人一味唱衰中国,却不知道是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吃着袁隆平先生的米,和着华夏文明的水,这样的人有根?他们对中国历史又了解多少呢?

  吾见“史”一字,有感而书,孤陋寡闻之感,水平甚低,请读者见谅。

  2015。10。18

 
 
 
上一页:水袖年华
下一页:北戴河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