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丝瓜藤与肉豆须
 
 
修改时间:[2015/09/30 16:07]    阅读次数:[486]    发表者:[起缘]
 

  “丝瓜藤与肉豆须”,是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里面的两个主角。一则哲理小短文,有的考生从中看到了方法论,有的看到了顺其自然,有的则看到了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势。

  我则倾向于过程与结果的论断。

  初中时学过一篇文言文,说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欲之南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富者还在准备行程备用之物。这富者与文中的小孩颇有类似,小孩执着于丝瓜藤与肉豆须的辨别而忽视了收获,富僧则执着于行程的舒适而经年没达成去南海的愿望。

  一个有好学钻研的韧性,一个有雄伟的远志;一个似乎背离了别人的意愿,一个似乎蹉跎了自己的了岁月。从旁观者角度看,这里面的对与错很好辨别。

  但对当事人而言,首先要有自己的取舍。暂且不要管别人的观点,看自己所需的是什么,要达成什么级别的目标,只要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你不妨去做。

  小孩要的结果是分辨哪是肉豆须、哪是丝瓜藤,于是去做了,结果须藤支离破碎,但他收获了自己想要的。而富者为求舒适置船购物,拖延了去南海的时间,若装备一完成,过程与结果必然获得最圆满的统一。

  但从实用角度看,这位父亲则犯了点小错,让须与藤缠绕而生,显得不知稼穑之理。想果实累累,满足口腹之欲,必须把二者分开种植,让其各接受充足的阳光与雨露,如此才能获得饱满的颗粒。

  若只为欣赏不论果实,这位父亲的做法就正确了。饭后漫步,看肉豆须与丝瓜藤丝丝缠绕,翠蔓青绿,叶圆而阔,被风一吹,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实属一景。“草盛豆苗稀”求得就是超然物外的心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过程即结果,结果即过程,亦是妙不可言。

  可见,想达成什么样的愿望与目标,就得走什么样的路。所以,为结仙果,学子甘愿寒窗苦读;为累积巨富,商人宁愿起早贪黑。富僧到南海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凭一钵一瓶去南海的贫者也绝对不一样:出发点变了,过程也就变了,结果自然不同。

  但为了追求自己的果,而于过程中忽视了别人的利,甚至损人利己,那就自私、狭隘的过火了。材料中小孩,虽为求证真理犯了点小错,让父亲哭笑不得,毕竟错在童稚天真,错的可爱。但头脑清醒又有思考能力的在追求果的过程中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或国家民族的利益,那就不仅是自私的问题了,应让有关部门检测一下他们的世界观和道德情操是否被污染了。污了,就得治。

  所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有原则的,须以道义为前提。很早很早以前,发现这一问题的孟子就总结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里的熊掌是指道义。为利而抛弃道义,结果再美,人人都会鄙视之。那些为利不择手段拐卖人口、贩卖毒品、出卖国家利益的,唯有以头抢地耳方能解国人之怨念。

 
 
 
下一页:瞎乞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