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谁的悲哀
 
 
修改时间:[2015/08/04 09:07]    阅读次数:[444]    发表者:[起缘]
 

  爷爷原不是本地人,移居到本地。因有一门好手艺,才得已生存。手艺虽好,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要生活下去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爷爷是个“外地人”。在乡下,“外地人”受挤兑是常有的事。所以,爷爷的一生,忍气吞声。

  在那个“男尊女卑”还十分盛行的年代。我的姑姑大字不识一个,对爷爷的怨言是我们这一代都知道的。父亲自小不爱学*,初中没上完便辍学了手艺。

  母亲和父亲的婚姻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那个年代挑选另一半的唯一条件就是踏实忠厚,有一门好手艺。

  爷爷那个年代,一门手艺够让全家人吃个饱饭。到了父亲这一代,算是“收入”比较高的了,造了小平房。在家乡也算是较先摆脱瓦房的了。

  可是在穷乡僻壤的乡下,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冷嘲热讽总少不了。

  “呦,那外地佬做了新房子了,这下不得意死”

  “哼,现在得意有什么用,他们家,人丁稀少,迟早败掉”

  那时候在乡下,谁家不是好几个儿子,这样才能“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可怜爷爷奶奶膝下只有一“子”。

  母亲是个恪守本分的人,没有脾气,待人接物总是规规矩矩。

  父亲娶了母亲以后,母亲因为身体不好,那时的医学也不发达。所以生下的孩子,一个一个都没有带起。有的一生下就没有了胎息。爷爷整天唉声叹气,奶奶总是说伺候“空头月子”,父亲更把一切责任归究到母亲身上。

  家里“无子”的事,又成了尖酸刻薄的三姑六婆们茶后饭后的谈姿。

  就这样,直到我的出生。母亲才暂时从风口浪尖上回归平静的生活。

  我还小的时候,是幸福的,爷爷奶奶对我的宠溺,真的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亲对我也“惜如珍宝”。

  可是我的爷爷,似乎还是一天到晚唉声叹气。他喜欢我,因为我是他的“宝贝孙女”,他唉声叹气,是因为他没有孙子。

  所以,等我上了小学,父亲母亲便和我说,要替我生个小弟弟。娇气的我不肯依,我以为到时候他们就不喜欢我了。因为我一直都知道,爷爷想要个“孙子”。我心想,要是生个妹妹就好了。

  后来,母亲真的如我所愿,给我生下两个妹妹。但是我并不开心,因为父亲和母亲总是吵架。父亲一直怨母亲没有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母亲恨父亲的自私无情。

  所以那几年,我的家就成了我的噩梦,我不喜欢回家,怕他们把气撒在我身上。有一次,母亲被父亲气得离家出走,端着锄头逼父亲把母亲找回来。父亲只得找回母亲,只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又是无止境的争吵。他们再无心思管我,我从一个大家疼爱的“小公主”,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

  再过了两年,父母终于如愿的生下了一个男孩,我的弟弟。家里人多,劳动力少。经济条件自然要下降。他们似乎把一切的爱都给了弟弟。我喜欢的,想要的东西,都因为他们的一句“弟弟妹妹还小,父亲一个人不容易”而得不到。

  如果从未享受过最好的,或许可以体谅父母的这些无能为力。我的妹妹便是如此,他们从不与弟弟争抢什么,父母说什么便是什么。而我,用一切可笑的方式来与他们抗争。上学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成了十足恶劣的“问题少女”。母亲被我气得抹眼泪,父亲对我挥拳头。我不记得父亲打过我多少次,只是,我一次比一次恨他。我从小把我的父母“重男轻女”挂在嘴边。每次和父亲的“战争”都会引来一群好事的“邻居”在旁“劝架”。其实不过是看笑话罢了。

  年幼时才会那么幼稚,长大一些的时候,我开始有些懂父母的无奈。只是,那些年的隔阂,再也无法修补。

  工作后,我很少回家,不是没时间。只是,回了家也不能够向弟弟妹妹一样和父母亲近。父母对我总是向对陌生人一样客客气气。

  小时候的我,像一只刺猬。逮谁扎谁。用极端的方式去报复父母,导致他们对我敬而远之。

  其实,关于“男尊女卑”是那个年代的悲哀,埋怨父母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