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公交车上
 
 
修改时间:[2015/06/30 23:07]    阅读次数:[669]    发表者:[起缘]
 

  公交车上

  坐公交车,常常会遇到放学的孩子们一拥而上,有的是几个孩子结伴,有的有家长陪同。我注意观察了好久,如果有空座位,常常是家长示意孩子坐,孩子则坐得理所当然,甚至爷爷奶奶跟着也是如此。

  每当这时,我便生出诸多感慨。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学的儿童给别人让座,是蔚成风气的,这些孩子碰上登三轮车、拉地排车的也一定会上前帮忙。农村孩子五、六岁就开始割草拾柴,喂鸡扫地,能干多少干多少,手头利索,有力气,有眼色。那一代人坐车让座的*惯有的从当年学雷锋开始,一直坚持到中年,现在他们已经进入老年,可是见到比自己年长的,依然会*以为常地站起来。

  我们总是埋怨独生子女自私,不懂得体谅别人,岂不知无论什么*惯的养成,包括好的*惯和坏的*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长时间的细节积累中建立起来的。有人说现在的家长保姆化,孩子幼儿化,把树苗当豆芽养,它什么时候才能长成大树?不用说你老了乘凉,他自己什么时候腰杆才能挺起来?

  的确,今天有的家长爱孩子,已经失却了标尺,似乎爱是没有限度的,多多益善。其实呢,爱太多了,像别的东西一样,过犹不及,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干扰。严格地说,代替和保护,不是真正的爱,这种爱和保护,实际上阻塞了孩子接受锻炼的道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把孩子本来有的能力弱化了,封闭起来了。

  还是说坐车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其灵活性,平衡能力已经很强,在跑跑跳跳上上下下这样的活动中保持平衡,已经很有把握,甚至超过四五十岁的大人。可是家长依然像对待幼儿那样,难道是想让他们永远做幼儿?显然不是。我们的许多家长都把很高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将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成为高端人才。可是像比尔•盖茨、钱学森那样的高端人才,哪一个是靠保护成长起来的?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孩子在公交车上站立,孩子挨了雨淋,孩子走了很长一段泥泞的路……小时候所付出的,也许会在他长大以后收获。

  著名作家、心理学博士毕淑敏的一段话,说的非常好,切中要害:“家长不要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才华,非凡。其实,绝大多数孩子没有非凡的才华,即使有非凡才华的,也少有非凡的毅力,所以世界上成功者寥寥,99%的孩子今后走的都是平常路。如果你想孩子今后成就非凡事业,先要问孩子有无承受非凡苦难、非凡风险、非凡挫折的潜质、勇气和心理准备?没有这些,你何德何能,就一定是可造大才?建议家长要学会务实,克服心中的完美主义倾向。一开始就给孩子做普通人的定位,和孩子一起踏踏实实地做普通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生命价值,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溺爱,让他有价值地成长。即便孩子一事无成,也不能在心里抛弃他,也要无条件地爱。”

  不说社会风气应当提倡让座,单就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也应当提倡,这对孩子至少有几点好处:有利于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避免独生子女过于自我;有利于树立孩子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感,促进孩子社会化的进程;锻炼身体,活动筋骨,使大脑得到休息;有利于发展平衡能力,促进大脑的活动,使思维更加活跃。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心中都有爱的种子,只是这种种子的萌芽是需要催发的,正如主持人和晶在《实话实说》中说的:心中有爱的人,这种爱是可以被提醒的;心中有责任感的人,这种责任感也是可以被提醒的。我想说,如何去表达爱,如何释放爱,也需要被提醒。提醒的责任应该在我们家长、在我们大人,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是我们的失职。

   于衔翠斋

 
 
 
下一页:灯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