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家校共暧孩子成长
 
 
修改时间:[2015/06/22 07:07]    阅读次数:[523]    发表者:[起缘]
 

  2013年下学期,当时女儿读三年级,那一次我参加家长会感触很深,今天以这篇文留下女儿成长的记忆,在市实验小学50华诞来临之际,借此献上一份祝福!

   ——题记

  10月21日晚上我参加市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家长会,之前8岁的女儿多次提醒我:“爸爸!不要忘了,不要迟到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说明女儿比以前更懂事了。

  晚饭后天色已暗,我早早地来到学校,校内鲜花绿草,花坛锦绣,一抹绿,一束花,一幅画,一行字,给人美育幽雅,赏心悦目,校园文化长廊散发着墨香书画,醇厚的育人底蕴,彰显这座校园悠久辉煌的历史。

  一排排座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班级牌号一目了然,得知这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我为之动容,操场正前方挂出了家长会的横幅,看得出学校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校园的美丽使这个露天的会场并不简陋逊色,迎面教学楼上一句醒目的育人格言:“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惯”让我沉思许久……

  家长们在预定时间内早早到齐了,洪校长作了精彩的讲话,讲话内容围绕学校硬软件介绍,治学理念,学生的培养教育,家校的沟通,教育经验的点拨与引导等环节。台下的爸爸妈妈们静静凝神地听着:“教育、学校、家庭、父母、成长”,这情系孩子们的话语,让整个会场倍受耳目,我认真聆听着他意味深长的讲话,对我而言也是受教育学*的机会。我没有念多少书,小时在乡下生活,走进这个学校、育人的思想熏陶,书香的空气。此时置身这所小学校园,脑海里闪烁出儿时的光阴,悠悠岁月,时空让人的思绪百转千回,今天以一个身为人父的责任来参加家长会,心中有许多的感慨。

  听完洪校长和蔼真挚的讲话,我对教育的认识受益匪浅,是做一个家长的深思,一种育人思想的感悟,一种感恩之心的升腾!

  近年来学校开设巴乌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举,以乐器的熏陶,音乐的旋律与美妙,起到一种美的艺术教育。音乐除了给人快乐舒缓的心情,也能提高生活品味,净化人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也助进了学生德育的发展,培养一项特长。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以学助进,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每天放学一直坚持各个班级,井然有序的站路队,由班主任老师送出校门,带到希望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平安的交到家长手中。并且还另派老师在上学与放学时,对本来就狭窄的交通要道,在孩子们出入的高峰期,进行安全巡视与监护。这一细微之处彰显学校的育人情怀,对孩子的爱心与负责。

  培养教育孩子需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一脚一步的引导,校园是孩子迈出家庭的第一个人生起点,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同时老师在孩子心里影响着对社会的认识与感知!

  作为家长怎样给孩子一个积极正面的影响与疏导?这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课题。我有一点切身的感受,在家悠闲时喜欢看书赏文,时而久之,慢慢也让女儿有了阅读的兴趣,有时她会拿着我的书去看,现在她的枕头边总会有书相伴,常常晚睡前看一会书。

  女儿五岁时对绘画渐渐有了兴趣,在家常常聚精会神地在纸上描绘着,有时照着图画书,有时想着儿童剧的画面,有时身边的景物,特别是动物图形。我发现女儿有这个爱好后,就对她说,爸爸送你上周末美术培训学校,她一听,马上反对,并有抵触的情绪,这使我感到奇怪。后来试着几次耐心地说教,消除她心里自由的顾虑,但还是坚决不肯。我几经实地访察,选择一所算不错的业余艺校,且离家近,哪天事先与她妈妈串通,我们有心带她一起上街,趁她高兴时,一起走进了哪所艺校,年青热情的女老师主动与孩子搭讪,许多相邻的孩子正在作画,教室里一幅幅色彩斑斓儿童美术,立即吸引了她,回到家后,女儿喜悦的提出要去学画画。

  现在她的画看上去越来越生动形像,今年“五一”到武汉参加绘画比赛喜上眉梢。我常结合她学过的一篇课文《画杨桃》给予鼓励与自信:“画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眼里看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现在家里客厅,她的房间贴满了自己绘制的画作,给人一份儿童艺术的美感。

  只要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引导,每一个孩子各有所特长,一旦忽略,会扼杀孩子的天赋与才艺,对孩子管教粗暴会造成童心的伤害,逆向而行……名家说:“教育就是以灵魂铸造灵魂”,由此可见也就是用情去温暧,用爱去指引,在这个前提下讲究方式方法。

  孩子的生活也就是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孩子快乐、健康、茁壮的成长,感受童年的幸福。“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惯”我久久沉思默想,良好的*惯事关孩子的学*与成长,受益一生,比我这个没有啃多少书的辅导重要得多,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惯改变人生”。

  家长会是学校对孩子的关爱与重视,是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表现,是一种贴心的育人情怀。家校联手解决孩子在发展中的特征与疑惑,做好引路人,让孩子“德,育,体”身心全面发展,茁壮成长,培育成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201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