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记忆“梁祝”
 
 
修改时间:[2015/06/13 15:07]    阅读次数:[523]    发表者:[起缘]
 

   重温经典,记忆时光。昨晚看了央视戏曲频道播放的电影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曾经看过,只是那时年龄太小,只知道看看彩色画面,有一种新鲜感,根本听不懂,而且当时还是三姐领着我看的露天电影。

   同窗共读整三载,千古传颂深深爱。无论是传说还是神话,这部戏不管哪个时代他都可以深入人们的生活,左右人们的情感。或许是她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读者和观众,或许是她的传奇色彩波澜了所有的心情领域。

   一曲化蝶千古唱,彩蝶双双永相随。参军后,在部队先后看过两次越剧电影《梁祝》,正值青春年华时,每一次的观看都是新的感受,思绪也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同情梁祝,可怜梁祝。是因为爱着你的爱而不敢抗拒父权,更多的是同情梁祝婚姻的衰败;心有多爱不敢牵手,一段优美越剧表白着一段爱情,那是封建时代的一段情感惨痛的印记。

   因为喜欢越剧,所以关注越剧。打开电视机,戏曲频道若有越剧,当然它为主题,而后倾听了越剧。虽则喜欢,说实话,没有字幕根本听不懂,只是喜欢她优美的曲调,听来听去,看来看去,每次如初之感,说不清这韵律的奥秘。是一段神话故事,让我记忆了越剧,最早记忆了《梁祝》。

   说起梁祝,不能不说说我的叔叔阿厚。我的叔叔阿厚上世纪五十年代齐市畜牧学校毕业,是一名兽医,业余诗人。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泰来县畜牧局工作,文革受到严重迫害。当然这些都是父亲生前告诉我的。因为在外地工作,叔叔每年都会回家乡看望我的祖父,梁祝是一部戏剧化了的悲剧,而叔叔回乡也是戏剧化的。

  就在1969年的秋天,那是交通欠发达的年月,只有700多华里的路程,叔叔从泰来赶赴家乡,下午两点多才到小城客栈,本想再步行18华里直接到家乡。一路的舟车劳顿,更主要的是当时电影院正上映电影《梁祝》,2角钱一票,叔叔也是越剧迷,加之天色渐晚,也就客栈小住。

   翌日清晨,小酌一番,满脑子都是昨晚的越剧,叔叔哼唱着越剧《梁祝》,步履悠闲地回到了故乡——保家。

   经年后,父亲常常提起这段事说,你叔叔回趟家,只剩有十几里的路程,非要在县里住一宿不可,不抓紧往回赶路,还看什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知年轻人(叔叔只有30几岁)的心理如何想的?

   因为越剧梁祝,叔叔还为此写了一首观越剧《梁祝》的诗。对他的诗句我没有太多的记忆,他写的都是古体诗和格律体;听说他晚年将自己几百首的诗稿全部焚烧,包括观《梁祝》。

   文/原利隆

   2015。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