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一本奇书
 
 
修改时间:[2015/06/01 16:07]    阅读次数:[570]    发表者:[起缘]
 

  我对书的好坏,没什么鉴赏能力,只凭个人感觉,自己喜欢的就认为好,不好也是好,反之,好也是不好。可是,对这本书,我却不能用这样的词语,因为,我的水平太低,没有评价这本书的资格和能力。对它,我只能崇拜,仰视,敬畏。

  这本书,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上心里去,因为一听名字就让人生畏,好象不是一般智商的人能读的。那天无事,到书店闲逛,偶然看到了它。不免有些好奇,心想,沉思录,这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历史故事,这样的题目,书中会说些什么呢。于是拿起看了看,书很厚,十六开,足有600页,封面是一个外国人的头像,很英俊,卷曲的淡黄色头发,高高的鼻梁,最奇怪的是他的眼睛,全是白色,这有何深意呢?难道意思是说他关注的焦点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人的内心,所以不用眼睛?书名最上边,写着一行小字:集合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五部智慧奇书。下面一行,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再看前言:人的一生恰恰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本书直视人的精神灵魂,她告诉人们,如何过上宁静,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和如何做一个好人……这几句前言,触动了我的心弦,但哲学意味的书籍,我也能看?我对自己没有信心,站在那里,犹豫着,他在旁边直泼冷水,这倒让我产生了一种挑战心理,上来了一股逞强的劲,这书别人能看,为什么我就不能呢,难道它会吃了我?管他呢,买来再说。

  书买来几天,只是放着,有时看看目录就算了,从心里感觉这内容一定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依我的悟性,看这样的书,就如对音乐一知半解的人去听交响乐,对绘画一无所知的人去分析蒙娜丽莎微笑的美,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总是感觉那书好沉,怕我拎不起来,那内容好深奥,自己也许理解不了,对它存有畏惧心理,只在心里说,它应该很好,它一定很好。

   就象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一样,既然买了,总得看看吧,我又拿出了以前的办法,随意一翻,翻到哪页看哪页,总是觉得,好书就如好电视剧,无论从哪看起,都能让人入迷,这样想着,一翻就到了几百页。

  《学会忘记》,这是《智慧书》中的一节:最容易记住的事往往最难忘记,在我们痛苦的时候,记忆总是表现的很积极,而在我们欢乐的时候,它又总是不理不睬,治疗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忘掉它,但我们总是忘记这个药方……

   生活中,总有不如意之事,让我们心情烦乱,忧虑痛苦,且每个人都觉得这样的结果是他人造成的,自己是受害者,是无辜的,是遇到的事情糟糕,遇到的人不够好,《沉思录》作者告诉我们,其实,妨碍我们的并非是事情本身,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请每一个人记住:伤害我们的乃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换一个角度理解,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要总是在自己的想法中受伤……

   这是哲学书籍?真不敢想象,怎么这么通俗易懂?象一位慈祥智慧的长者,在对他的晚辈们,语气温和地谆谆教诲着,遇到挫折怎么面对,心情烦闷如何调适,如何远离烦恼,过快乐安宁的生活,短短几行字,不过两三页,可却感觉头上亮起了一盏明灯,打开了一扇天窗,心中豁然开朗,哲人的话语如清泉,如甘露,注入了我那干涸的心田,好清爽,好甘甜,好温暖,温暖得让人感动……。

  突然理解了,人们为什么要在佛像面前烧香拜佛,供奉鲜花,那只是一个方便法,那泥塑的也好,金身的也罢,它们没有思想,没有感情,你拜与不拜,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明白了,人们不是拜佛,佛在自己心中,人们真正拜的,是自己心中的那份虔诚罢。

  看着书上被我画出的道道横杠,油然产生了一种愧疚感,经典中的经典,只可阅读它,不能涂抹它, 它应该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染污才好吧,看来,我好象要对它顶礼膜拜了。我把书抱在胸前,深情地抚摸着它的封底,边沿,似乎抱着一个宝贝,生怕一失手掉在地上摔碎,那份珍惜,那份深情无以言表。沉思录,五位智慧大师的杰作,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智慧,能称量吗,若有千斤,哪怕我只借到一两,也不冤枉。漫漫人生路,当我迷茫无助的时候,当我忧伤痛苦的时候,当我遭遇挫折的时候,当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当我——当我什么样的时候,他不能给我开个药方?给我指明生活的方向?

   突然冒出个想法,我要再买一本这样的书,不看,就只收藏, 我把它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对了,就让它和释迦牟尼像放在一起,一个代表慈悲,一个代表智慧,慈悲战胜邪恶,智慧战胜愚昧,慈悲是海,若人常在海边走,总会溅上一滴,智慧如花,若人常在花丛绕,总能沾些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