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具茨山,聆听始祖教诲 ——《黄帝治理学探源》系列报道九
 
 
修改时间:[2015/05/26 15:07]    阅读次数:[495]    发表者:[起缘]
 

  s5232136

  5月20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来到河南省新郑市,聆听黄帝始祖教诲,感悟龙文化精神。

  83901

  新郑,五千年前古称“有熊”,正是轩辕黄帝建都之地。在此有黄帝故里、具茨山等,我们试图找寻黄帝留下的足迹。

  83902

  83903

  黄帝故里是一片广场,广场中有一大鼎,由三只熊做足支撑,这也寓意着黄帝“有熊”之意。还有黄帝坐像,手持大剑、平眺远方、威武庄严。

  83904

  具茨山,是中岳嵩山余脉。众多文献记载,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就是在具茨山。黄帝也曾登此山,《史记》记载说:“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

  83905

  具茨山上,有轩辕宫和嫘祖宫,中有黄帝和妻子嫘祖塑像。而以石头所建的房屋,据说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阳光映照下,古老的石壁透出岁月丝丝斑痕,沉积着后人无限的敬仰和怀念。

  83906

  具茨山挺拔雄奇,奇峰伟峻、怪石林立。主峰风后峰远眺颇似一尊黄帝像伫立在山顶,守望着华夏子孙。远处但见一片平原,辽阔无垠,让人心胸为之一开。附近山峰有一巨大金色龙头,矗立悬崖之顶,俯瞰山下,气势磅礴。龙,在中国的远古传说中能上天入地,腾云驾雾、布云施雨,具有超凡的能力。所以中国古代的帝王也一直自诩自己是五爪金龙的化身。虽然至今的考古无法考证五爪龙的存在,但在日本大阪的瑞龙寺里收藏着明治四年由中国输入的三爪龙标本,似乎可以给今人乃至后人带来一些考证信心——也许在某个岩层下就藏着一条真龙骨架。

  83907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无论世界哪个角落的人都这么认为,因为中国文化是一部“龙文化”的历史,自伏羲开始,到黄帝,再到后世,龙图腾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仰望着黄帝塑像,编导们一直在思悟:什么才是龙的文化,龙的精神?

  83908

  山间云雾缭绕,黄帝的身影从远古走来,他身佩大剑,挥手间鼎定天下、施行道法、创建文明。那不仅仅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而是始祖“内圣”的气质到达“外王”的实现,是“圣主邦国”的幸福时代。“内圣”的气质,不仅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天人合一、慧智双运下“内文明”的展现。

  83909

  山林涛响,似乎正化作始祖的教诲。

  东方文明,是慧性文明,是一种“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的内文明,是“内文明而外柔顺”,内外和谐的整体文明。她以道为本源,道则衍生出宇宙、天地、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法则和秩序。人与天地自然也是一体的,通过个人的修身内证,发现“内文明”,可以认识到万物的本源和法则,再依此去做事处世,就能体现出龙的精神。这样的人,是尊道贵德的人,是自信自强的人,是百折不挠的人,是充满智慧的人。这样的人生,是幸福充实的人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编导的耳边突然响起《易经·乾卦》中的阐释,也许答案就在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经典之中。

  daodu

  buy

  《国学道德经典导读》是国学名家熊先生国学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熊先生倾其毕生精力,以老子《德道经》为主纲,通览道学、易学、儒学精髓,创立了“一元四素论”、“三因论”、“唯德辩证法”、“道○德一论”、“圣人之治方法论”等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大系统论和方法论。

  《国学道德经典导读》这部论著,可以说是熊先生集道学、儒学、易学等国学精华,仰观俯察,洞晓阴阳,显隐共探,纵览古今,通透太极白与黑境,明晓当今人类社会离道失德太久太远而造成的精神贫困,深悲人们因此所饱受的心身痛苦。熊先生以他磅礴的气概,以古之道而喻今之理,以今之道驭今之有,在人们丢弃道德而疯狂追逐物质享受的痛苦挣扎中,在人们精神极度空虚,性命中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关键时刻,适时地提出了以经典诵读为主干的“德慧智”教育理念,毋庸置疑,这是以道德救治人之心身的良方,也是先生穷一生精力辛苦耕耘的宿愿。

  熊先生在本书中以他的智慧与洞察,深刻地剖析了当今人类社会离道失德已经滑落到最底线的现实状况,针对社会出现的大量不良现象,以及人们因失德、丧德、缺德所造成的心灵愚昧,以至于酿成心身疾病所带来的无比痛苦。由于社会教育所出现的失误给人们造成的误导,尤其是对下—代孩子造成的危害,让熊先生为之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