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太白山随感》
 
 
修改时间:[2015/05/17 20:07]    阅读次数:[545]    发表者:[起缘]
 

  一

  我其实素来不喜爬山,但身为宝鸡人,却至今没有攀过太白山,又颇觉有些欠妥。况且我一向崇敬李白,这位大诗人走遍了大半的中国,我没法完全循着他的脚步,但他所到过的太白山,我是下定了决心要去的。

  于是一路上闷在车中的乏味自是因着我的决心消解了许多。我们一行十二人,轻轻松松开着玩笑。往太白山去,要经过岐山,这就与钓鱼台和五丈原擦肩而过。这两地我都没有去过,风景无从说起,但心里企盼能亲自去看看。姜子牙是韬光养晦之术的鼻祖,从年纪轻轻待业在家直到八十岁,真是古今第一奇人。况且从百家姓中“丁”姓的根源来说,姜太公还是我的先祖,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拜谒。

  五丈原听别人说来似乎比钓鱼台更有意思,我却不以为然。中国现在的很多旅游胜地不过名声在外罢了,其实很是一般。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为蜀汉耗尽生命,鞠躬尽瘁,这点确实感人。但历史上的孔明似乎并不优秀,或者,他的才华更适合治世而非乱世。五丈原当是孔明的精神丰碑,而绝非他军事才能的体现。

  姜子牙钓鱼台垂钓,是为了等;诸葛亮五丈原陈兵,是为了主动出击。这两个人恰巧代表着两种极致的人生,从而走上不同的命运轨迹,也让历史变的多元化,真是有趣。

  我就带着对这两种人生的思考向太白山行去。车窗外千篇一律的街景和导游没有起伏的语调让人出神、困倦。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到了太白山景区的门外。

  在景区门口合影留念,我们便迫不及待跃入太白山的怀抱。

   二

  我们乘着观光车向蜿蜒的山路驶去,两旁巍峨的山峰被翠绿的植被覆盖严密,俨然是延绵的绿色的屏障。

  山里天蓝的出奇,这才是真正的天。几朵白云缀在蓝天之上,悠远、飘渺。在车里望着蓝天,真是好生羡慕那种辽阔。

  行了一段时间,导游示意我们下车。山谷中的空气清冽逼人,还弥漫着花草的清香,让人顿觉舒心。

  这是泼墨山景区,我对太白山最神往的地方。山间的小溪,清澈透亮。溪水中央的一方白石,便是那著名的醉卧石。

  相传当年李白云游至太白山,惊叹于这里的美景,却又苦于没有灵感为太白山留下几句诗来,便在豪饮之后醉倒于这白石上。酒醒之后的李白,大概懊恼自己的才气有限,于是抛笔墨于山间,墨迹浸染山崖,成了今日的泼墨山。

  来到这里之前,我对这传说都已烂熟于心。如今眼见四周的山石全是墨色,不禁暗自称奇。李白是唐朝文学群体中标杆式的人物,浪漫、洒脱,而又几近痴狂。他的一生总在向前、漂泊。李白生命的能量几乎都献给了远行与诗歌,他的个人魅力甚至可以与整个大唐王朝看齐,精彩而又有几分凝重。

  李白在太白山的这段故事自然有虚构的成分,但却符合李白的性情。太白山一定会让李白情牵许久的,这里的一切都像人间仙境般,信奉道家和求仙心切的李白,定然对这里甚是向往。

  李白眷爱山水,或者说,他的文学生命依附于山水,又与之融合。李白出生在俄罗斯,亦有着胡人的血统,他拥有与生俱来的游牧基因和强健的体魄,这让他更能体悟漂泊的意义。李白笔下的山水,是有着立体而奔放的生命形态,成为一种极致。

  我在刚刚见到醉卧石的时候内心便已不能平静,幻想着李白就在我的面前,在这石上痛饮美酒。我喜爱李白因着他的洒脱,他身上没有太多儒家的束缚,活的逍遥自在。李白写过一首《侠客行》,当中一句“十步一杀人”用的大气。很多人无知到凭此断定李白是个杀人犯,更有些导演把电视剧中的李白刻画成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简直是愚蠢。李白会剑术也许不假,但绝不是个手刃数人的“古惑仔”。李白的浪漫与超脱既体现在他磅礴的诗歌中,也支撑着他侠客浪子的身形,在大唐王朝的兴衰之路上往来穿梭……

  李白在太白山留下了“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的绝唱,将自己对太白山的喜爱肆意挥毫,也抒发着政治失意的惆怅。太白山为李白的漂泊成就了新的生命体验,李白也为太白山增添了一段流传一千三百多年的传奇。

   三

  泼墨山的景致其实本无多么秀丽,好容易怀着的李白泼墨的传说,和那漫山遍野的墨色,却也被导游煞风景的揭秘为山石中矿物质的蕴含所致。我暗自觉得这人实在无趣,偏要破毁这美丽的故事,便没有了继续欣赏的兴致,回到了车上。

  下一站是一处幽静的小谷,石壁上刻着“世外桃源”。我最初一见到便觉好笑,景区硬生生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搬到这太白山里,也真是煞费苦心。陶*泽的桃花源在湖北十堰,我恰巧在那念大学。太白山虽然模仿的有些做作,却也值得一游。

  走过石桥,我们沿着小溪一路往山林深处行去。这一时景色无异,只是觉得凉风**,精神倍爽。终于行到一处洞口,大概是仿照《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那一句。我们在洞口拍了几张照,也学着“武陵人”进了洞中。这洞里并不大,气温却明显低于外界,寻着微光走出洞口,果真“豁然开朗”。一潭许愿池,大概由于里面丢进太多钱币的缘故,池水有些浑浊。洞口一旁的小溪,溪水清亮,阳光的照耀下还泛着淡淡的金光,灵动着奔向下游。

  这里的确很是幽静,除了偶尔几声鸟鸣,再无杂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大抵也是如此罢。渊明被称作“隐逸诗人之宗”,总给人闲散安逸的错觉。但他初涉官场时可并非如此,他想要做官,却不乐于做官。这点与许多隐士不同,很多人隐逸因为政治生涯的失败,但渊明从政只是迫于生计,他“性本爱丘山”,官场之于他是个牢笼,会污了他的名节,脏了他的志趣。

  终于,他弃职而去,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壮志。他躲进了心里的桃花源,躲进了历史的丛林中,留给官场一个决绝的背影……

  我是羡慕陶渊明的,羡慕他的任性,羡慕他的坚毅。他过上了农民的日子,也为千万中国人构建了一个美好安逸的精神家园。桃花源是历史的一个角落,也是人们心底一个秘密的乐土。

  离开世外桃源,我们再没作停留,直接到了太白山脚下。导游给我们定的目标是海拔3511米,我们稍作休息,便开始了攀登的旅途。

   四

  山路无非都是如此,枯燥乏味,实在没什么可写的。没有尽头而又曲折的台阶,让人的双脚好似灌了铅一般。越向上爬去,开始可以见到积雪,冷冰冰的,睡在林中。

  我们攀的气喘吁吁,每行一阵就要停下来倚着栏杆休息。从这里开始海拔渐高,竟是见不到一只飞禽。李白在《蜀道难》中说“西当太白有鸟道”,他一定没有攀到我们现在的高度。

  在山路上麻木的行了两个小时,我们才终于找到了可以休憩的亭子。但这里气温骤然降低,很多游客已经换上了棉衣。我们倒是洒脱,仍旧只添了一件并不厚实的外套,脚上还穿着凉鞋。人们常说“挑战自我”,至少我们表面上看是做到了。

  然后紧接着便是依然无趣的台阶,但山路两旁的积雪已经成片的出现了。我们互相鼓励,终于到达了第一处平台。

  这倒是让人欣喜的,我们虽然已经没有力气向预定目标冲刺,但大家早已疲倦的身心都得到了休息。这里虽不是顶点,但风也吹得猛烈。远处的几处山峦,此时离我们似乎咫尺之遥,白皑皑的泛着冷光。太阳早已消逝了,灰蒙蒙的天际裹挟着寒流,呼啸着从我们头顶掠过。向山下望去,当真险峻,每一座峰峦都望不到底,只看见愈到下面愈发的模糊了。

  山下还阳光闪耀,山上竟如同冬季。我们支持不住这寒冷,都很快的下山去了。

  返程的路上已是筋疲力尽,满车的人双眼合了大半。我眼见车子驶出了太白山景区,竟生出恍如隔世的感觉。李白的美酒与砚台、陶渊明的“良田美池”,就那么搁在那里,搁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

  他们真的愿意被过问吗?我们读懂他们了吗?

  我想不出,也渐渐的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