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乡的杨梅
 
 
修改时间:[2015/05/07 22:07]    阅读次数:[580]    发表者:[起缘]
 

   黄梅雨时节,烟雨纷纷,梅雨阵阵,小荷才露尖尖角,五月杨梅已满林。闲得无事,就忙里偷闲,上山摘杨梅尝尝新鲜。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杨梅,看起来新鲜,娇艳欲滴,红里带黄,黄里带红,红黄相间,完全熟透的杨梅是黑红黑红的,看起来就是红得发紫,紫得发亮,就像一颗颗黑珍珠,晶莹剔透,让人爱不惜手,看着就馋得直流口水,生津止渴。有诗云:"嫣红迭绯挂青枝, 欲品杨梅待熟时,佳果酸甜多食啖, 生津解毒愿君知。"

   如果你拿起一颗熟透的杨梅轻轻放在嘴边,轻轻咬开它,嘴唇上,舌头上都染满了鲜红的汁水,那股杨梅的幽香,那种酸甜可口的味道,带着丝丝的清爽,丝丝的香甜,丝丝的酸味,丝丝的幽香,让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酸酸甜甜的味道就像是初恋的感觉!

   如果你挑一颗熟透的杨梅轻轻放进嘴里,轻轻地合上嘴唇,舌头轻轻缠绕着杨梅,舌尖轻轻用力一压,顿时一股甜里带酸,酸里带甜,透着一丝丝清爽的滋润,还带着一丝丝酸酸甜甜的味道从舌尖慢慢渗透到神经,吞下去的时候,从舌头慢慢的传到喉咙四周,再从喉咙传到肚子里,最后传遍五脏六腑,渗透全身上下每一根神经线。啊!滋润清凉,好舒畅!好清爽!心旷神怡!

   杨梅因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而得名,其营养丰富,味道酸甜,是夏日解暑佳果。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为杨梅吟咏了诗句,人们也可从这些诗句中闻到幽幽的杨梅香气。

   宋代杨万里有诗:“梅出稽山世少双,惟知风味胜他杨。玉肌半酸生红粟,墨晕微深染绿囊。火齐堆盘珠径寸,醴泉浸齿蔗为浆。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宋代方岳在《杨梅》诗中写道:“筠笼带雨摘初残,粟上生寒鹤顶殷。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明朝吴宽有诗:“五月果初熟,枝头鹤顶丹。”这是描写红杨梅。杨循吉也有“满盘新摘恣狂唉,十指染丹如茜著”句。吃杨梅手指都染得红红的,可见杨梅多么红艳了。唐代宋之问有诗:“冬花?卢桔,夏果摘杨梅。”杨梅果色艳丽,有红,有白,有黄,有紫。

   南朝诗人江淹在《杨梅颂》所描述的那样,“宝跨荔枝,芳轶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照霞绮峦,为我羽翼,委君玉盘。”真是色,香,味,形俱全。品尝着酸甜可口的杨梅,想起了宋代诗人平可正赞美杨梅的诗句:”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此沪南荔枝深。”更有明代大学士徐阶在《咏杨梅》一诗中赞美杨梅的色,香,味。更称古四代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如果吃过杨梅就不会从四川运荔枝到长安了。诗云:“析木鹤顶红犹温,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杨梅因有微酸,古人食用时常常会加少许食盐渍浸片刻,一可杀菌,二则减少酸味。唐代大诗人李白为友人写过一首《梁园吟》,就提到撒盐食梅之时,并请友人勿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从另一个角度凸显杨梅的美味:“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曾几的《食杨梅三首》里诗云:“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风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绛纱囊。”

   南宋学者、诗人项世安家中植有杨梅树,每年果实累累,他曾写下长诗《杨梅》,不仅写出了杨梅的形态、味道、吃法,还由此联想到民间果农的疾苦,是一首悯农的佳作:“ 吾家里曲修家木,叶如海桐实如谷。闻名谓是金作丸,见面恍惊珠夺目。直将甘软换严酸,坐使筠笼荐金屋。越山五月垂垂雨,鼎实无声渠甚武。雕盘供蜜渍中乾,犀筋下监苏齿楚。蔗糖煎实茗煎仁,枯腊犹堪诧儿女。棱梅一种腰如束,岁岁年年官所录。城中贵卖谁得知,城外贱科人自哭。君不见沪戎荔子翠眉须,从来尤物非人福。”

   我家里的屋子后山上有一棵杨梅树,高大茂盛,有七八米那么高吧,树干粗壮,我们两三个小孩子合抱才可以合拢过来。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可以吃的,于是杨梅就是我们的最爱。每当春天来临,在一二月就开花了,看着自家那棵高大的杨梅树挂满了粉白色的杨梅花,心里就乐开了花,每天就盼望杨梅果快点长大,成熟。大约十多天后,杨梅花谢后,树上结接满了一串一串青色的小杨梅果子。清明节前后,三四月就长成青青的小杨梅果,在梅雨时节,烟雨纷纷杨扬,杨梅树上就挂满了泛青的杨梅,当杨梅核变硬了,就可以吃了。于是,这时候邻居家小伙伴每天放学回家就全部集中到我的家里,我们十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杨梅树的下面捡那些掉下来的青涩的小杨梅来充饥。我们把捡来的小杨梅集中起来,用清水洗干净后,撒上白咸,放点辣椒,或辣羌,抽油,炮制凉拌了满满的一大盘,每个人拿着一双筷子,把一颗颗酸得掉牙的小杨梅狼吐虎咽的吃完。虽然,小杨梅吃起来是有点清涩,更多是酸味,但是,我们那时候却是个个吃得津津有味。小时候吃杨梅,尤其不怕酸。小伙伴每个人吃小杨梅都是皱着眉头,甚至闭上眼睛,可以说是酸酸的杨梅,把我们小伙伴酸的滑稽可爱,酸得丑态百出,可是,在那个贫穷的童年日子里,吃杨梅却是我们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可以说是"饥不择食",青涩的酸酸的杨梅就成了我们童年每一个饥饿的小孩子的美味佳肴。

   女孩子总是怕酸,对杨梅浅尝既止,总是不能忍受杨梅叫人呲牙咧嘴的酸溜溜味道。一开始,会被杨梅的美色诱惑,欺它绵软的质感,忍不住大方地咬下去。结果,它便尖酸地直钻进牙根去,叫你瞬间失掉反搏之力。大人们吃杨梅就会弄些花样来吸引我们,一会儿象落雪似的,在紫红的梅子上倒上白砂糖,溶出玫瑰色的甜汁,一会儿,又点霜似的在梅子上撒一些细盐。拌上红色的辣椒,让每个看到都馋的智久口水。每每这时,爱吃梅子,不怕酸的大姐就进来了,她瘦小乖巧,和她的名字一样斯文,这样的女孩子最适合吃杨梅,她总是翘起嘴唇,露出门牙尖尖。小口小口地,仔细地咬。这样才不至于大酸,才能吃出微酸里的甘甜。

   可以说,我的童年时光是在杨梅的陪伴我成长的。小时候,杨梅满山红时,红得发黑发紫时,飘着浓浓的香味时,便是我们小伙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我们每天都放学后就可以摘熟透的杨梅美味一顿。不管学*有多辛苦,每每想起杨梅,我都有一股"想梅止渴"的快乐和滋润!更有在那时候那段贫穷日子里那股酸酸甜甜的快乐童年的旧时光。

   前几年,家里的堂哥要建新房子, 要把那颗高大,有着五六十年树龄的杨梅树砍掉,我当时听说后,心里很难过。下班后,我就直奔老家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可是,等我回到老家的时候,我看到了那棵老杨梅树已经被砍倒了,也被五马分尸了,看着七八米高,五六十厘米直径大的老杨梅树惨遭这样的下场,我黯然神伤。我那些美好的快乐的时光,还有那些酸酸甜甜的童年记忆,都让我一辈子记忆深刻!有时候,在梦中回到那些童年的时光,我都在梦中爬到那颗老家的杨梅树上摘着熟透的杨梅,嘴里吃着酸酸甜甜的杨梅而甜甜微笑醒来呢!

   明代余姚孙陛在京城当官时,经常忆起故乡的杨梅:“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榜后,每岁尝时不在家。”明人卢襄也有思念故乡杨梅诗:“北方地冷无南果,最恨杨梅未得尝。极目杭山涎欲下,移家聚坞勿能忘。”故乡的杨梅,迷倒了多少在外的游子。

   六月黄梅雨清明时节,江南谁人不品杨梅?七月流火的炎夏,岭南谁人不啖荔枝?其中的故事也隽永,其中的品味也独钟,我独爱杨梅的回味,我深喜爱故乡的杨梅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历代诗人作杨梅诗,常将其与同季珍果荔枝相比,多赞其胜过荔枝,彰显了作者对杨梅的偏爱。万事只要不强求,一切也都能随缘而喜。正如江南人诗韵的品格,适合津津然的杨梅,微酸。清爽而透心凉。正如岭南人的务实之福,享得日啖杨梅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上一页:为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