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老,不仅是华夏美德,普世价值,更是人类情感重要的维系支撑,孝敬父母和长辈,不光是责任,更是幸福快乐的源泉。 小时候,是父母、家人不厌其烦的,一次一次,一遍一遍,教你陪你,让你学会了走路、说话、用汤瓢、用筷子,让你学会了系鞋带、扣扣子、玩游戏、穿衣服、梳头发,在你生病的时候着急上火,在你跌倒时心痛不已,在你遇到挫折时鼓励你…… 我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最近看了一个故事和一则新闻。 另外一则新闻:“2015年4月5日下午,汕头潮阳区金灶镇新林水库发生一起7人溺水死亡的意外事故。事故起因是一小孩扫墓后到水库洗手失足落水,其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接连下水救援,由于不识水性,相继溺水身亡。”小孩落水,父母不识水性,亲人不识水性,前赴后继,舍身相救,无一生还,这不得不让我又为之一震,悲痛肃敬后陷入沉思:小孩落水的那一霎,估计父母已经忘记了他们不识水性,家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不识水性,只有一个声音在内心涌动嘶喊:孩子、孩子……。所以,我深信,如果这世间只有一种爱是无私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家人血浓于水的爱。 比起父母,我们所做的简直微不足道。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同时也具有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具有的特征:勤劳勇敢,诚实善良,孝敬长辈,教哺子女,即使身躯孱弱,也会穷尽一生撑起一个温暖的家。我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在我7岁的时候,侄儿尚未足年,便因病撒手人寰,虽然那时我还小,但我明白它带来的是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那笼罩家人心中的阴霾挥之不去,虽然少了些欢声笑语,但是父亲、母亲并没有停下生活的脚步,因为还有爷爷奶奶,还有姐姐和我,这个家需要他们的坚强,他们也一直在坚强并更加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这个家,后来,是姐姐的婚姻逐渐将它冲淡,并从父母的手中接过支撑家庭的接力棒,将侄儿接至身边哺养,从小学直至现在的大学(嫂子在侄儿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改嫁,现在也有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幸福家庭),再后来,我也结婚了,父母终算释然,但我却蓦然发现,他们老了,爷爷奶奶更是满头银发。 多少次,和姐姐提出,接四位老人到城里居住,但是他们离不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一次次的拒绝。于是,在每个休息的日子,我们和姐姐一家,总是回去与四老相聚,白天,姐夫和老公,陪父亲、爷爷或是喝点小酒,或是河边钓钓鱼,或是打打小麻将,或是修整一下桌椅板凳,我和姐姐,或是清洗床单衣裳,或是洗碗做饭,或是和母亲、奶奶说说悄悄话,但是她们更愿意逗孙子、外孙们玩,在有农活的季节,又一家人田里土里刨拾一翻,能做的做,能说的说,能玩的玩,在山野田间欢声笑语,夜里,一起围炉夜谈,走时,再仔细查看一下家里,差点什么,下次来时好补充。 2006年初,母亲时常咳嗽,她说是感冒引起的,没事,于是我们也就以为那就是感冒,直到村里的卫生所久治不愈,我和家人才坚持让母亲到城里检查,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经医院确诊,肺癌晚期,这一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悲痛欲绝,在悲痛中我们迅速作出决定:只告诉父亲实情,因为需要他来稳住更年迈的爷爷奶奶,同时也向母亲隐瞒实情,因为害怕母亲拒绝手术。接下来,我们强忍着悲痛,不在母亲面前流露出一丝痕迹,并故作轻松,告诉她这只是一个小毛病,只需要一个小手术就可以根治,母亲欣然接受,我们又请求医生配合保密——我们听过太多这样的病人因心里防线崩溃而导致病情恶化的例子,我们太需要母亲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来配合治疗。手术室门口,一家人静静地守候着,仿佛空气凝固,彼此都能听见心跳,这种煎熬让人痛不欲生,终于,手术室的门缓缓打开,医生没有告诉我们手术成功与否,只说手术做完了,家属要有思想准备,这个结果我们也在大脑里闪现过,只是谁也不说,谁也不愿承认,我们绝望地看着医生,用仅有的力气问还有多久,医生摇摇头,说也许两三个月,也许半年,也许……医生没有再说。 母亲出院后,我坚持把母亲接到家中,并告诉姐姐,别和我争,母亲还没有看见我肚里孩子的出生,也许她将永远不会看见,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想让肚子里的孩子和他的外婆一起度过,让她多多感受外婆的气息,那时,我已怀孕四个多月。接回家后,我和老公、姐姐姐夫一起轮流照顾,父亲也常来,但晚上他得回去照顾爷爷奶奶,我看见他那高大的身躯和陡增的白发,静静也穿梭于爷爷奶奶和母亲之间,他内心的痛苦,我们看在眼里,如同身受,但表面上,我们依然说着小时候开心快乐的事情,还“调皮”地让母亲摸摸我的肚皮,看看是男孩还是女孩,每每炒菜炖汤,我都让母亲先尝,并嬉笑着问,我的厨艺是不是又长进了,母亲总是微笑着点头。可是,每当我帮母亲梳头,那一绺一绺花白的头发随着梳子滑落,我的眼泪总是无法抑制,夺眶而出,我总是小心翼翼地不让母亲发现,但母亲却总有所觉,也从不回头看我,只是反手抓着我的手,轻轻地在我的手背上抚摩着,抚摩着。 6月,快接近临盆分娩了,母亲也因为病情恶化而再次住进医院,我也住进了医院,母亲住七楼,我住五楼,也许是悲伤的原因,也许是肚里的孩子想及早见到他的外婆,在距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星期的时候,孩子出生了,剖腹产,当我从病床上醒来的时候,看着这个懵懵懂懂的小家伙,还来不及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就催促老公赶紧抱去给母亲看,我在病房里想像着母亲看着他开心幸福的样子,眼泪潸然而下,母亲,你终于坚持到了,你终于看到你的小女儿也当妈妈了。老公回来后,告诉我,母亲很高兴,精神也一下好了许多,并转告我,说母亲说了,要你好好保养身子,不许哭,说她已了无牵挂,对我和姐夫也很放心,想信你和姐姐的日子也会过得很好,她出院后,想直接回老家,死在堂屋,并一再强调,不许你难过,也不许留她,还说她这一辈子有你们三姊妹她很开心,到下面后有哥哥照顾,你们不要牵挂……孩子尚未满月,母亲溘然辞世。 在经历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后,我再也不想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我想在有生之年让父亲和爷爷奶奶到城里来住,我想陪在他们身边,不再留下任何遗憾,经过和老人们的不断“谈判”,终于,在儿子一岁多时候,爷爷奶奶同意来我们家住,可父亲仍然坚持留在老家,但同意每个周末都来陪我们,有这样的结果,我也相当满意了。爷爷奶奶过来以后,姐姐姐夫只要一下班,侄子们只要一放学,也全都过来,一起陪老人聊天,看电视,天气好的时候,全家人也一起到公园去散散步,晒晒太阳。爷爷想去北京看看,家人全程陪同,父亲想去海边走走,全家驱车而往,只有奶奶,哪都不想去,只想在家里做做鞋垫。 这些年,发生了许多趣事,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公和姐夫,如果没有他们,我和姐姐也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一次,因儿子调皮,老公小揍了一下,奶奶护犊心切,把他呵斥了一顿,竟然三天未与他说话,直到现在,我老公都不敢在他们面前教训儿子。于是,我非常担心溺爱对孩子成长的不利,与老公商量,开始老公故意怔怔地看着我,直到把我看得发悚,他才以“高深莫测”的口气对我说:小事一桩,山人自有妙计。以后每次儿子犯错,老公都是悄悄把儿子叫到房间,批评教育完之后,也怪了,这小子,也不哭也不闹,我问老公是怎么做到的,老公眨了眨眼,得意地对我说,这是秘密,我就悄悄问儿子,没想到他也如是对我说,这是我和爸爸的秘密。 老人们一辈子节俭惯了,一个塑料袋,舍不得丢,一个空酒瓶,舍不得丢,甚至装牛奶的纸盒,也舍不得丢,久而久之,家里餐桌下面,电视柜后面,床下面,窗台下,能塞的地方都塞了,我多次向奶奶提出“抗议”,但均无果而终,最后只好向老公求助,老公是这样对我说的:这是老人一生的*惯,岂是朝夕之间就能改变的,千万不能再“抗议”了,否则老人会不高兴的,如果次数多了,甚至有可能怀疑是你嫌弃他们。孝敬老人,首先要尊重他们的生活*惯,这比什么都最重要,老人不是有吃有穿就好,他更需要一种心情,一种自由自在的心情,所以你要做的只有两件事情,一是把它看成老人的“玩具”,二是专门找一个空间给老人贮存,一旦存满,就找人上门来收,卖的时候你还要装出很高兴的样子数钱,当着老人的面一张一张地数,还要惊呼:“想不到卖了这么多钱!”这样你的问题解决了,老人的问题也解决了。我按照老公的方法如是去做,结果如老公所言,事半功倍,只是我数钱高兴的样子不是装的,因为我看到了老人脸上灿烂的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 又一次,农忙,父亲打田,准备种水稻,全家人回去帮忙,分配任务,老公和姐夫负责掏牛屎粪,把牛圈里的粪全部掏出来并挑到田里,由于他俩不会干农活,加之牛圈狭窄,使不来钉耙,只好用手抓,然后放入挑箩,担到田里,挑的时候,两人高一脚,浅一脚,长一句,短一声,一路上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还好,倒没一个人喊累,还互相打趣,晚上吃饭时,姐夫说了句,怎么今天炒的菜都有股牛屎味,话音刚落,老公嗖的一下抱起碗就往门口跑,然后哇哇大呕,全家人又一起捧腹大笑,泪都笑崩了。但是,尽管如此,每一年的农活,老公和姐夫从不缺席。 还有一次,冬天,老公和姐夫带父亲去浴室洗澡,回来后,父亲面红耳赤,气呼呼地坐在沙发上,我问怎么了,父亲大吼:两个臭小子,带我去洗澡,硬要给我做个足底按摩,说是能解乏,对身体好,结果那小姑娘不但把脚按了,还把我身上也按了,搞得我满头大汗,这辈子除了你妈,我还没被其他女人摸过,今天,算是被这两个女婿给毁了。说完,全家捧腹大笑。 还有一次,我们把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一起去泡温泉,在露天浴池,看着八十多岁高龄的二老,穿着艳丽的泳装,不拘于泥,谈笑风生,那满头的银发随风抖擞,一家人以他们为中心在池子里围坐开来,儿子和侄子们在池中戏水,那一刻,真想画面就此定格,时间停留。突然,奶奶站了起来,朝自己的泳衣仔细端详,大家搞不清楚状况,就都把目光投向了她,半晌,没见啥反映,正一头雾水准备询问时,奶奶说话了,就一句:“我像不像老妖精?”全家人相顾环视后,实在憋不住,又扑哧大笑。 还有…… 后来,父亲因脑溢血意外病故,爷爷也安然长逝,我也再没有像母亲去世时那样难过,那样悲伤。现在,奶奶还在健康快乐地活着,有时安静地做着她的鞋垫,有时给我们摆摆当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