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私欲
 
 
修改时间:[2015/03/27 15:07]    阅读次数:[502]    发表者:[起缘]
 

  一说"私欲",相信大多数人会避而躲之,一般说来它是贬义词,然私欲却是人类基因中蕴含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生命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如何定义私欲呢?在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下,人类的个体趋向于更有利于满足自己的方向,人类的这种趋向性特性,称为人类的私欲性。人类的私欲性产生的思想称为私欲。私欲性是激发人类积极向上发展的动力。没有私欲的人类社会将会是死水一潭,迅速地失去生命的活力。由此看来,私欲是人人都有的共性,也有积极的一面,而不是你所能遮掩得了的。

  那么,回眸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有太多令我们心虔志诚的圣人,有太多令我们敬仰的伟人,还有现在亦或过往的,我们所尊敬的人物,更有我们生活中那些为人坦坦荡荡,虚怀若谷,做事为人令人钦佩的朋友。当然他们都有私欲,可为何我们感受到的,都是正能量,而不是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呢?其实人的私欲涵盖两个层面,一个是来自精神层面,另一个是躯体的满足。犹如佛洛依德的精神学中的主旨:本我,自我,超我。当精神的私欲主导着你的躯体,你便是向着本我,甚至超我的境界发展。心犹如一泓清澈的河水,用你的思想亦或你的人格魅力,引领和影响着社会及周围的同道人向着有利于大众的方向发展,此处的关键是公允之心。反之,当你的精神世界已然腐烂,本我的私欲已经膨胀,灵魂已被扭曲,驱使你行走的就只是躯体本能的欲望。此时的你,灵魂已被禁锢于狭隘的个人欲望中,你的所做,所想只能是带着自私的梦魇愧对于人。与那泰然巍立于人类历史长河的人物形成对比,成了有碍于历史长河奔腾向前的顽石,沉积于河床的淤泥,污浊物。

  在此,我们来探讨精神的私欲。每个人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份子,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他人,它物。你可以选择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满足,利用他人,践踏万物。然当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心,演化为洞彻了事物的本质,明了了普天之下与我息息相关,为人即为己,为公不为私,进而发展到精神世界形成的理想,在实践理想的过程中,心灵获得满足,应该就是精神私欲吧。当人的灵魂摆脱了躯体的束缚,腾云于心中的桃花源或伊甸园,你的躯体化为一把乐器,灵魂便是音符,精神私欲便是跌宕起伏弹奏的悠扬弦律。你陶醉其中,知音者陶冶当中,你把人类固有的私欲抒发在乐章之中,引领社会崇尚若流,那是多么大的满足。看华夏春秋,夏商周史册,尧舜禹心中装着天下百姓,把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得到万民爱戴的理想当作他们的精神私欲。故而,在他们心中: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只要能发自内心为了民众福祉,有创立公允乐土社会宏愿,他便是万民的领头人。尧舜禹的权利交接能采用禅位。那时我中华大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犹如黄河之源的河水清澈盈满。

  可惜大禹之后,权利传给了他儿子,自此之后天下已不是天下人的天下,而变成了帝皇的家业。泱泱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政治,说白了,就是夺天下,保家业,传子嗣的政治纷争。社会上的所谓贤才也不过为了功名利禄,王侯将相。那句“人之初,性本善”,历经几千年帝王政治:一切为了统治的需要,一切为了一己私利的攫取,自然在不断被扭曲。人自私的‘私欲’在膨胀,代代延续,龌龊的谬误也就成了真理,当今我们看到的社会丑陋,也就不足为怪了。每每夜深人静时,追溯祖先清澈高尚的品质,透彻心扉的睿智,舍身取义的精神,真让人感慨万千啊!我愤懑于当今的浑浊氛围,忏悔自身的逐流,更向往着蔚蓝的明天。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从晶莹的源头滚滚而来,滋养着我们中华大地,然她却已经被摧残成当下的污浊细流。我们时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其实是地少人多。人的趋利性造就了尔虞我诈的生存法则,特别到了明王朝,流氓皇帝朱元璋的十六字邪道:不讲规则,没有底线,欺软怕硬,不折手段,污染了多少人的思想。环顾我们的周围,这十六字是如此的鲜明。

  然而,我华夏为何依然屹立?这庆幸于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总是不乏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私欲不断跨越人性的羁绊,精神的力量跨越了狭隘的私欲,如若没有这股精神推力,相信我们早已在地球上消失。茫茫尘世间,影响人类灵魂最深的力量,莫过于宗教。我们所熟知的佛教,道教,儒家教,还有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即使教义的本质是为普罗大众谋福祉,但各派宗教教诲人们超脱本我,自我的角度和目标不尽相同。他们之所以很难融合,是因为它们也有精神的私欲。但是他们都使虔诚于他的信徒,走出肉身私欲的困惑,遵循天地人和的自然规律,人的灵魂得以慰藉和憩息。当我们知晓了人从哪来到哪去的不变法则,那么尘世间是是非非的羁绊,只在于我们内心的纠结。悟懂佛即我心,道是我骨,儒如我表的内涵,融会贯通。因此,我们有了正义与邪恶,善良和凶残,光明与黑暗的是非观;有了追求自由,民主,公正的正能量;更有了甄别真善美的能力,不为铺天盖地的假政治所迷惑。 最终我们找到了母亲河之源。

  我时常在想,私欲的目的是满足自身的欲望,那么,这里所说的精神私欲,又是为了什么呢?曾看过著名犹太精神病学专家维克多•弗兰克所著《生命的意义》,他从早年的经历和被关在犹太人集中营时经受的非人折磨中学到了很多智慧,洞彻了许多人面对死亡态度的本质。生命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也逃脱不了最后的归宿。然人生在世,总会朝着某个方向前行,旅途中总会为了某事,某人,某物而动心,只要这心更多想着别人,你已经脱离了自私。也许一个人愈忘我——为了所爱之人、所爱之物燃烧自己——那个人才愈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其生命必然是有意义的,当一个人意识到他是无可取代之时,他就会意识到自己身处于世所背负着的责任,他就会将这份责任发扬光大。当一个人意识到了他需要承受来自他人温情,他需要完成未竟的事业,他就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生存的意义,所以他能坦然面对前方的任何挑战。弗兰克这段用生命谱写的《生命的意义》,于我有着莫大的启迪。当你的精神私欲是为了某人,某物,某种大业,而不是为了自私的享受,功名利禄,你已经盛享这生命的意义。

  人生而为人,其独特的一生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能悟到这一点的人已是凤毛麟角。实践把私利放在一边,为了超越自我的某人某物而服务,多“给予”,少“索取”应该是一生中最大的满足。我们不仅仅是在表现最基本的人性,我们也应该承认:追求幸福,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那么,何谓幸福呢?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存在于此时此刻的情感,最终它会像其他的情感一般消散殆尽。那些注重当下的人会活得很幸福,而那些更多地考虑过去和未来的人会感受更多的痛苦,作出更多的奋斗,享有更低的幸福时光,可他们却活得更有意义。也许你会鄙视我的言论,会争辩如若三餐不济,囊中羞涩,还谈何幸福?是的,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就当下许多人的生活水平而言,已超越过往。可为何幸福指数不高?赚不到钱的谩骂社会的不公;即便是穷的只剩下钱的’土豪‘也骂着生活的空虚;贪官手牵小三,嘴里骂着社会压力太大;踌躇满志的大学生叫喊着怀才不遇。怪不得中央台有个采访叫“你幸福吗? 其实,人的贫富贵贱,有与生俱来的,也有后天的机遇,亦或加上自身的奋斗。但能走多远,只能问天。这就是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因为命运的跌宕起伏而蹉跎了自身的精神追求,让生命在碌碌中度过,怀着一腔愤懑空洞走完一生。由此可见,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即使眼前的幸福感不高,但精神的满足却是持续的。作为人的本能趋利性,追求幸福无可厚非,但是幸福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一味追求幸福的人,反而感受到不到幸福。幸福只会伴随着某些东西款款而来,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变得幸福’的理由。那些不追求生命的意义,而只追求幸福的生活的人,通常意味着相对浅薄、利己甚至自私。

  刚刚看了凤凰卫视长篇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片中中西方的交流与碰撞都汇聚在这条走廊上。我感慨那么多伟人,志士,英雄,借用这条走廊,实现了人生的意义。为了拓展中华与西域交流,汉帝刘彻呕心沥血,锐意开拓;奇才将领霍去病,不拘泥于兵法禁锢,奇兵突进,为华夏打通这条通道;把佛教传播到中国的鸠摩罗什,即使受到再大的羁绊,矢志不渝,终成正果;因虎门销烟被流放的林则徐,拳拳报国之心,不因个人荣辱而泯灭。也许,他们有各自的私欲,但在那个历史时期,抛弃了个人幸福,实践着历史赋予的人生意义,世人会永远缅怀他们。在此,我们来说说隋炀帝杨广,这个继承父业的皇帝,本可躲在后宫安享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幸福,玩玩帝皇之术维持他的统治。然而他心中却有“大业”这一大国强国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统江山、开凿运河、营建东都、开疆拓土、经营西域、开创科举、发展教育、三征高句丽,短短十四年间光芒四射,奠定了后世兴旺繁荣的基础。随后建立的唐朝,正是继承了隋朝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顺利发展,铸就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巅峰。但也正是因为急于求成,不恤民力,也耗尽了国力,加深了当时人民的痛苦,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客观的看待杨广,应该是“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尽管背负了诸多骂名,仍不失为一代有为之君。杨广虽然死在表兄李渊之手,也丢了社稷江山,但他胸怀中华大业的辉煌一生,在我看来,也是一代伟人。

  终上所述, 人皆有私欲,只要是能够摆脱躯体驱使的私欲,享受精神的私欲,再而去探求生命的意义,你已经是幸福之人。亦或,当我们明了了人的宿命,抛开所谓的幸福,实现心中的理想,让生命精彩一回。原谅庸人的的瞎掰糊聊,这不过是我对私欲的一些认知罢了。也许, 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对意义的追求。

  开篇于2015/3/4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