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桥下的春天风景
 
 
修改时间:[2015/03/19 22:07]    阅读次数:[511]    发表者:[起缘]
 

   桥下的春天风景

   马永欢

   有一天,我从永平到下关天字印刷有限公司办杂志业务。早上,我返回,从北向南。途径下关新桥,刚要走过新桥,忽然被新桥左下方的景色吸引,只好独自站立桥头欣赏。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仿佛成为一道梦幻的风景。

   进入我的视野是一树白色玉兰花,因为我素来喜欢。玉兰花树,高高低低,疏密有致,与其它树木相比并不粗,如粗大的杨柳树,却十分地标致,如同现在时尚的美女。每一颗玉兰花树的枝丫,在春风中,都开满白色的玉兰花。温暖的春风,犹如玉兰花盛开的催化剂。

   玉兰花,在春风中,飘荡着清香,向我袭来,就像春天的浪潮,让风中的我不断陶醉。这香,是原汁原味的香,是现代城市中难得一遇的香,是生态的香,是初春的香,是洱海浸润的香,是让我一闻而永生难忘的香。

  玉兰花不仅香,还白得纯洁,像白玉,与生俱来,由内到外,在灿烂的阳光中更加耀眼,在清凉的风中更显冰清玉洁的质地。桥下的玉兰花的香,玉兰花的白,与西洱河水有关,我想。

   玉兰花与西洱河近在咫尺。我把视线移向西洱河。河水静静的,清清的,真像一面透明的蓝色玻璃。只有这样的清水,才会有这样清香的玉兰花,也才会有这样洁白的玉兰花。此时,我仿佛看到,花的香,从清水中不断溢出,随风而飘;花的白,从清水中冒出,渐次盛开,形成一道春天的美丽风景。

   这春天的风景,对我而言,是陌生的。我1982年至1985年在大理州民族中学读高中,经常走这座桥,不知留下了多少青春的足迹。那时,这座桥叫新桥,至于为什么叫新桥?我不得而知。后来,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的拥挤,把这座桥加宽了,变新了,然而还是叫新桥,仿佛桥下的春天风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在我心中,总是新的。风中的桥,我已经断断续续地走了足足28年,每走一次,都*惯地朝桥下望,望一望西洱河,望一望河两岸。河,还是那清清的西洱河;柳,还是那青青的垂柳。

   而这一次看到的桥下的春天风景,主要是玉兰花。她让我的心灵震撼,细细想来,应该是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行走的独特方式。一般人到城市出差都是坐车,或打的或坐公交车,而我呢,往往非同一般,也许是文学创作决定的,宁可辛苦,也要走路,东望西瞧,寻觅自己想要的风景,却快乐着。如果今早我坐车,一晃而过新桥,那震撼心灵的玉兰花,将擦肩而过。二是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人家把眼睛盯在权上,钱上,物上,而我把眼睛却盯在自然的春天的风景上,盯在心灵的春天的风景上,因此,桥下的玉兰花就是我心中的最爱。三是桥缘。我第一次来下关,第一次走进民族中学,是依靠这座桥的。桥,让我从此岸到彼岸,让我跨越深、宽、清的西洱河,让我的青春理想得以实现,让我跨越似水流年的时光,让今天的春天与昨天的春天悠悠相连,让我的生命影子,留在桥下,留在桥下别样的风景上。

   自然风景,形成的春天的风景,对于每个人来说,喜好不一,有的不太喜好,喜好的是喧闹的城市风景。而对于年过半百的我,却独树一帜,非常喜好临水而居的玉兰花,因为玉兰花生机盎然,洁白无瑕;因为我生于农村,长于山水间,一到春天,花儿点缀在山水间,那时的我,虽小,却如同一只小蜜蜂,在花枝间飞来飞去,追逐绚烂的梦想。

   如今看到一望无际的城市间一点自然风景,一点春天风景,感觉非常珍贵,感觉非常刺激,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心中的浪花朵朵绽放。因为,“工业文明使自然在退却与贫化,城市与人口的膨胀,在一天天地挤压着风景,现代人的人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缺乏自然所给予的灵气与湿润。”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在《在无风景时代邂逅风景》一文中如此一说,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让我铭刻于心。

   在桥头,在风中,我欣赏桥下的春天风景,结果成了一个春天的梦,虽然过去了两年的时光,但依然鲜活,依然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