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这样说:“笔墨是用来书写历史的,但它自己也有历史。” 我读书多年,偶然间读到这样的句子,总会被他黑黝黝的线条所震撼。我想,我从喜欢课外阅读开始,已经读了不少的书,外国名著与哲学,中国古典小说与近代白话文,无不有所涉及,为什么我还是认识不了真正的自己,用笔墨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呢?每每读到能震慑心灵,涤化灵魂的文章,我都会赞不绝口,称奇称美,但在不尽的称赞之后,自己的灵魂便像压在五指山下一样,久久沉浸于自责当中,不能自拔。许多时候,朋友当面对其他人夸自己很有文采,要是在古代,定能中状元。我听到这样的赞许,或许也有几分欢喜之情,但在我面对厚厚的书本时,便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懂,读过的一句话在下一秒便忘记得一干二净,脑子里一片空白,再多的优美也不复存在。 我还时时鼓励自己,多多博览群书,集思广益,以后做一个作家,为中国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如果不能如愿,在生活中,也可以过得有气度些,不做现代的“文盲”。在如今这个时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之人,而是不懂得学*之人。 再过十年,我便到了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之年了,三十而立,想想自己,确实有些可笑,论国学,一窍不通;论科技,像个三岁小孩;论学位,恐怕上大学都有困难。这样的自己,确实太懵,太呆。 笔墨,于我而言,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面对大海,却只能感叹于大海的宽阔与壮美,却永远不能畅游其间,而有的时候,连所谓的感叹都没有,徒有献鱼情啊! 笔墨,书写着别人的命运,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在不尽的文化长河中延续着历史的精气神,时代的灵魂,也在潜流中壮大自己,成长自己。 我是笔墨舟上的一人,却不能用笔墨把自己的灵魂和中国文化的灵魂融合在一起,为宇宙中的这股正气增一口气,书写一笔自己的情怀。 笔墨情怀,是一种潜在的感叹,也是一种潜在吟咏。 笔墨情怀,是徒有献鱼情,也是暗夜散梅香。 “很多事,即使参与了,也未必懂。”余秋雨如是说。 “很多笔墨,即使自己吟咏过,也未必融入自己的灵魂中,为己所用。”痴学无获之人陶登亮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