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一个勾起我心弦的女人
 
 
修改时间:[2015/01/13 23:07]    阅读次数:[524]    发表者:[起缘]
 

  第一次见她是在一本封面上,她高傲的仰着下巴,斜睨着,纤细的脖子,扭曲的身形,双手掐着腰,两个肩膀也高低不一。这让我想到了《葫芦娃》上的蛇精,实话说,对她,一点好感都没有。她是民国才女,是中国近代的天才作家,她是张爱玲。

   题记

  读过她的《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等作品,实话说,我并没有觉得她的文采在哪里超越了一般人。有人说,她的作品是悲凉的乱世与飞扬的人性的交织,我并没有读出这么深奥,但是每当看完她的东西,总有一口气憋在心里,很不舒服,由此,我并不喜欢这个女人。她孤傲,相片的容貌姿态,可以看出;她自私,嫌弃病人的脓疮臭味,见死不救。然而,她又让我觉得可怜,甚至又想嘲笑她一番。

  她出生在清末没落的大家族,父亲是靠吃遗产吃饭的遗少,花天酒地,鸦片不断;母亲是黄家的大家闺秀,又是新派女性,留学英国。这样的两个世界的两个人,思想上,追求上,必然不同。童年的张爱玲无忧无虑,过着贵族小姐的幸福生活。后来,父亲再娶,后母也是个烟鬼,对她很是苛责。据张爱玲的一篇作品写到,她曾经遭受过父亲的软禁,最后是逃出了父亲家。对于这样的她,我很是可怜她,这样的悲哀竟然落在了才女身上。可转念又一想,或许就是这种落差和经历,才造就了她笔下繁华和凋零相称的悲情。

  张爱玲写了很多小说,但是乏见幸福结局,也就是中国式的大结局,多了一些西洋文学气息。大多是怨女和负情男,就像是《匆匆那年》一般似的,这种爱情悲凉的背后更多是渗透了乱世无果。然而,张爱玲本身又是极其完美的唯美主义者,所以,她有自己对人世的独到见解,就像在台下的观众,置身事外,看着戏中人分离痛苦,她只是冷眼旁观,然后用自己的笔触去刻画下她们的情感,却是对心理入木三分了。

  最让我想嘲笑的是,她嘲笑了那么多戏中人,自己却躲不过怨女道路。和胡兰成的轰轰烈烈爱情,在我看来,是她人生的污点,像胡这种完全下半身动物的男人,见一个爱一个,骨子里的传统老爷主义认为女人就是衣服,女人随时可抛可弃,男人只管成就大事的思想,放到当时也是新派耻笑的对象,可惜张爱玲却觉得只要两个人爱就行。如今想来,胡兰成真的爱过她吗,呵呵,张爱玲说他爱过。是的,很不幸,未曾经历爱情的张爱玲成了其中一位。

  用“恋爱中的女人是傻子”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一个披着文学外衣的采花大盗,又是汪伪政权的“高官”怎么就得到了张爱玲的爱。也许是缺少父爱,也许是缺少关爱,二十多年来,第一个给予她关心欣赏的男人,她从未体会过的感觉在心底蔓延着。纵然她鄙视众多负情男人,讽刺怨女,笔下塑造了无数这般形象,而她自己却躲不过这样的命运。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和胡热恋的时候,张爱玲写了很多大作,文学之路踏上又一高峰。自身靠着理性最后也离开了胡兰成,心态也不再苛求完美,将唯美放在心底,平淡坦然了很多,也算是她从这段没有结局的爱恋中得到的回报吧。可,她爱情的初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终是成了初恋粉碎后的泡沫。

  可在可怜和嘲笑她后,我却渐渐喜欢上她,她的见解独到,她的随性高冷,甚至连她的自私我都一并喜欢着,因为这一切都是她的独立自强。她说,“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所以,她从未和胡兰成开口要过钱,这份自知,这份独立,让大多女人望而却步,包括我。

  现在,再翻开那张封面,却觉得她高冷的背后有太多神秘,就像夜色薄雾掩盖了的朦胧月光。对她这个人的渴望了解,渐渐到了对她作品的渴求。不同于对林徽因,陆小曼的急切解读,因为对她们,我感兴趣的是她们的爱情,而对张爱玲,我感兴趣的是她的作品,她的人,对啊,她是勾起我思弦的一个女人。

  文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