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生命与死亡
 
 
修改时间:[2014/07/15 22:12]    阅读次数:[585]    发表者:[起缘]
 

  天刚刚放亮,贪睡的人们还在沉入梦乡。喇叭突兀的一响,让人心里一惊,那声音告诉人们,又一个生命划上了句号。紧接着,锣声鼓声擦声喇叭声,声声入耳,这声音,在寂静的早上,多多少少给人带来了些许的感伤。

  我不知道死者是谁,多大年纪,但我想知道,当他的生命快到终点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他会不会畏惧死亡,是不是有些不舍,他的一生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他走的时候,是笑着还是哭着,是迷茫着糊涂地离开了这个尘世,还是坦然洒脱地与这个世间告别?

  喇叭声声,我的思绪不停。很自然地,我想到了一个人人都想躲避却谁也躲避不了的问题,那就是——死亡。生老病死,死是人生命的终点,一个人无论怎样会保养生命,也不过百年,生命的黑洞,每个人都逃不脱,那么,对待死亡的态度就尤为重要了。

  应该说没有人不怕死,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贪生怕死是动物的本能,但人除了有感情,还有理智,既然死亡是人生必上的一课,那么,人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仔细想想,人,不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身么?无尽的时空中,生命不过是一个偶然的意外,是大自然一个小小的杰作,个体的生命再长,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流星一闪,生命来自于无,最终还要归于无。死亡,就如花儿凋谢,秋天叶落一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死亡过分恐惧,只能加速死亡的进程,毫无用处。庄子在《大宗师》中这样看待生死:“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把死亡看成是长久地休息,真是参透了人生。

  生命就是一朵花,不管你是洁白高雅的玉兰,还是清香四溢的玫瑰,或者就是那无名野花,法界的恩赐都是一样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每朵花的脚下都有一片热土,都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吸收着天地之精华,只要适时地绽放了,即使没有牡丹的硕大,没有美人焦火红,哪怕开在了荒郊野岭,墙角旮旯,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喝彩,那也是光辉绚烂的一生,同样值得自豪和骄傲。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只苹果,长在深山和长在果园的滋味也没什么两样。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的生命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场接力赛,一代又一代,一棒传一棒,哪有终了的时候呢。苏东坡在《前赤壁赋》这篇文章,劝诫他的哀生命之短暂,羡长江之无穷的朋友说:“以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以这样达观的态度看待生命,死亡又能奈他如何呢?佛家讲肉体虽会死亡,但灵性不灭,它会永远跟着我们,在六道中轮回。

  对待死亡,一个寓言故事很让人受启发,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有好多的有益菌和他在一起玩耍,某一日,胎儿呱呱坠地,父母笑了,一个新生命诞生了,而那些益生菌却难过了,它们说,胎儿离开我们了,他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生与死是相对而言的,正如庄子所说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包含着死,死又孕育着生,没有树的死,哪有碳的生,没有云的死,哪有雨的生?万物生生死死,循环不已,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如此看来,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应该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有限的生命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焦虑的, 达观的生命,就是享受当下这一刻,生与死,逆与顺,都是造化弄人,很多的事,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尽人事,听天命,也未尝不可。看淡生死,才能活的乐观,活的洒脱。但一个人若想体味到生命的乐趣,就要从内心深处发出对生命的礼赞,就必须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透视人生,才能享受生命,让自己活得欢欣而温暖。

  那么,如何才能享受生命呢?只有惜情,感恩。珍惜亲情,友情,爱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感恩天地的恩赐,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世上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怀着一棵感恩的心活在世间,不苛求,不抱怨,如此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乐趣,品尝到幸福的滋味。等到大限来临的那一天,我们才能安然恬静地离开这个世间,无悔无憾。

 
 
 
下一页: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