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花样年华和《黄土地》
 
 
修改时间:[2014/07/06 12:12]    阅读次数:[569]    发表者:[起缘]
 

  在看电影成为一种热潮时,什么样的电影才会让人特别的青睐。除了好莱坞大片,众星云集场面宏伟的商业片,浪漫爱情的唯美片,大家的关注点还有些什么?

   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去分析《黄土地》,当我死扛着看完《黄土地》时,我有种特别厌恶的感觉,我说,我以后再也不会去看了。而在当时,班里的同学也都不喜欢看。我知道《黄土地》这部电影有很高的评价,当年也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可是,这样的片子,我却没有看进去。

   我并没有在抨击这部片子,而是,在剖析自己。一部1985年的片子,比我还要早4年的片子,我对它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很高的激情。我不知道是文化的差异,还是环境的变迁。现在是花样年华的我们,拥有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

   外来的文化在不断的充斥着我们的视线,还由不得我们去思考,就已经需要下咽了。但,我们并没有消化。我们嘲笑别人,也嘲笑自己。嘲笑别人的无知,也嘲笑自己的无能。

   我们是同社会一同发展的,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缺少了分析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的掌控能力,甚至自我的实现的能力。可是,依旧是自鸣得意,沾沾自喜。文化的裂痕开始拉大。

  在我小的时候,觉得以后的小朋友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我长大了,小朋友依旧是延续当日我们的教育在不断的被填鸭。我总以为现在的小孩是幸福的,可以玩那是我从没玩过的游乐场,电子游戏。孰不知,他们的压力更大。甚至朋友更少。渴望亲密的朋友,渴望友好的伙伴,却总是在害怕。害怕信任,害怕离别,害怕背叛,害怕失去。可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我们都是善良的。我们也希望为社会做一些事情,我们也痛惜失去的伙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小悦悦事件”也都牵动着我们的心。

   社会在高科技的促使下,不断地发展,人们的关系却在疏远。每个人都在说自己很忙。忙着赚钱,也忙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然后我们又从新开始呼吁,呼吁关爱,呼吁道德,呼吁人性。就像爱情一样失去了才懂得要珍惜。可是,却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去学*,学*别国的语言,然后和别国的人交流;学*别国的文化,然后去别的国家生活;学*别国的技术,然后回来大量的应用。之后就开始鄙视本国的文化,本国的技术,本国的制度。学不会别国语言的人,也总能自鸣得意的说,我觉得咱们国家的语言就够难的了,学好就不容易了,还学什么其他国家的语言。这是在推卸,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粉刺,难的都可以学会,简单的反而做不好,那不是好高骛远吗。并且语言只是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工具。

   我们在不断的改变,不断地尝试,最后又觉得自己的本性才是最值得保留的。

  当外来的事物被我们当成宝的时候,自然就又会有另一股力量与之抗衡,现在又掀起了爱国货的潮流趋势,似乎,所有的东西当达到平衡才能共存。

   文化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学*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侵略,我们从小就看日本动漫,有人认为,我们是崇洋媚外。现在似乎觉得了解别的国家的东西越多,自己懂得就越多。其实,我们错了,我依旧觉得中国的古诗词是最优雅的,最精致的最让人感动的。你不禁会觉得我们生存的国度是多么的才华横溢。短短的字,深深的情。诉说的不只是故事还有画面情怀。

   我也觉得外国的文化很大气,我喜欢他们崇尚的自由,各自的信念,还有放荡不羁的情怀。直来直往的个性。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质感。我们却错误的吸收别国的表层。没有深入的看到别国的文化精髓。

  我们赶潮流,追时尚,不看别人在思想上所追求的东西,只看别人在穿些什么,买些什么。别人的嘲笑,自己拿来当做赞扬。

   我们的这一代没有垮掉,只是有些人走歪了。

   我是觉得现在我比较的浅显,我的知识来源不仅仅要从学校和课本上来,还要从自己的大脑中总结,不是只一味的不加思索的去了解。我们流失的是对自己本国文化的深刻了解,所谓知己知彼,可是我们却从来不去关注自己国家的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所以对于《黄土地》,我是觉得我带着一颗惭愧的心。因为,我不能看到作品的好,就意味着,我还没有达到那个能够了解的级别。这让我觉得,我的知识和能力都在欠缺。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情,我能从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这也是最大的收获了。

   花样年华的我们,不仅仅只是有个这样的年纪,我们也有这样的情怀去留守我们一颗这样的心,而《黄土地》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检测,我们会去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收获,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充实自己,去提高自己,去热爱自己的文化,感受不同的风情。

 
 
 
下一页: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