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男人温柔
 
 
修改时间:[2014/05/12 09:12]    阅读次数:[568]    发表者:[起缘]
 

   从前看衣着、听声音就能迅速辨出男女,那时候男人粗嗓大气,女人细声慢语;男人粗褂长袍,女人大襟裙摆,雌雄特征一目了然。而现时分辩男女这件事却变得困难起来,许多时候从正面看已难以分清,更别提从背面瞧了。男人眉清目秀婀娜多姿、女人拧眉瞪眼虎背熊腰已不鲜见。更多的是男人小气,女人大方;男人妩媚,女人豪爽;男人遇事缺乏自信,未交手先自怯三分;女人则信心满满,雄心勃勃打遍天下无敌手。总之中国人正在向这个世界传递着一个信息,“纯爷们儿”正成为濒危物种,亟需受到保护。

  是什么原因导致城市现代男人变得越来越阴柔了呢?

  一种现象的出现并成为时尚,必然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土壤。无论是囿于传统观念,还是基于男女性别差异,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里,男女行为方式的不同是正常的。男阳刚,女温柔,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如今与传统的审美观截然不同的是,男女日常行为的日渐趋同,尽管与传统观念相悖,但俨然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独生子女的身份更造成了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男孩乖乖,女孩娇娇,让男孩女孩在日常生活上已经没有了一个明确的性别界线。许多过去严格界定的男生女生之区别,变得模糊了、中性化了。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心肝宝贝,冷了不行热了也不行;对于学校,出来进去,满眼全是女教师,温柔得让钢铁都能软化;对于社会,“阴柔美男”走俏荧屏。电视节目中的男孩,一水儿的说话嗲声细气,动作柔缓,长发男、花衣男充斥我们的眼球,传递出一个信息,阴柔才是男人的本色。反过来,女孩的娇宠带来了拔扈。家庭的小公主待遇,让她们将脾气随意地带到了社会,越是男孩成堆的地方,越能显示出她们的强势。方方面面都让我们见识了“巾帼不让须眉”。

  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也让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失去了其标杆的作用。过去那种男人承担养家的责任逐渐让位于男女共担甚至女人主外男人返回家庭的也不在少数。全职太太越来越少,生活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女人们在职场上如爷们一般撕杀,以图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努力争取与男性一样的地位。而男人则盼望着返回家庭,“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冬夏与春秋”。男女这种社会角色的接近,造成了心理状态的趋同。情到深处男人也会哭天抹泪,女人则更多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遇事男人往往退避三舍,而女人则冲锋向前。现如今,高苍健是吃不开了,那种冷峻的糙男,既没有情调,也不懂风月,谁有功夫体味他那颗包藏得深深的心呢,在他面前小女生只会逃之夭夭。

  其实正如胳膊腿粗壮,抗击打并不是硬汉的标志一样,阴柔也证明不了一个人是否软弱。可是阴柔在一个男人身上体现,总让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一种撑不起天、立不住地的感觉。与阴柔相比,儒雅的内涵要深得多。只是现在的阴柔男分不清温柔与儒雅的区别,声音软软,高兴浅笑,遇事不敢担当是他们的标志。其实儒雅之士同样可以成为硬汉,我曾读过一篇介绍瞿秋白先生的文章,让我见识了什么是温文尔雅,什么是外柔内刚,什么是阴柔之美。瞿秋白是中共党内公认的才子,诗文俱佳,国际歌就是由他翻译成中文的。他被俘后,蒋介石派多人前来劝降,均被瞿拒绝。1935年6月2日,蒋介石在武昌行营给驻漳州蒋鼎文发了一道密令,“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6月17日晚,国民党三十六师参谋长向贤矩告之瞿,第二天送先生上路。向回忆说,瞿秋白面无表情,镇定自若,饭后吟诗,写作,一如往常。

  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起床后,换上了洗净的对襟黑褂、白裤、黑袜、黑布鞋。梳洗毕,坐在方桌前,点支烟、喝杯茶,再翻阅唐诗,吟读着、思索着,而后挥笔写下“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的绝命诗,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走进房内,出示了蒋介石“就地枪决”的电令。瞿秋白镇定地把诗写完,并附跋语,末署“秋白绝笔”四个字。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率一百三十多位军官为他送行,瞿秋白与他们点头致意后,随廖祥光来到隔壁的长汀中山公园,瞿秋白信步行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他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言曰:“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饮毕,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持香烟,神态自若,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刑场后,选择一处草地,盘足而坐,微笑地对行刑的士兵说“此地甚好,你们可以动手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一个外表柔弱、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死神面前如此的从容、淡定,这才是真正的硬汉。这样的“爷们”,过去不多见,如今更是遍寻不着。沉默、冷峻的高苍健是男人,柔情似水的瞿秋白同样更是男人,儒雅、阴柔、不失坚强,不值得当如今的阴柔男们效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