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长假里很多朋友出去旅游了,对现代人来说旅游是再普遍不过的了。独我除外,因为至今我还从未旅游过,实例来说吧,没去过邻县的南岳,在县城待了四年了没爬过县城旁的杨山,其它岳阳楼、岳麓山、黄山、凤凰城等景点就更不曾去过了。我去过的城市也很少,广州待的时间长点,在白云区待了好几年没去过白云山;东莞和南海下面的镇各待了二年的样子,只去过公园;其次是衡阳待过几个月,只去过几次公园;长沙和深圳待过几天,公园也没去过;再没去过别的地方。如果把旅游当作是看世界,那我对看世界无什兴趣;如果把阅读和思考当作了解世界,我是兴趣深厚;或者可以这样说吧,逛景点是用身体去旅游,阅读和思考是用心去旅游; 我们凡人的身体和心灵是分开的,只要活着,就必有所求,所求要么假于身体,要么假于心灵。我们的生命中有流浪的基因,这是《鲁滨讯漂游记》成为名著的缘由,这种基因促使我们假于身体或心灵以某种方式来体现,假于身体来体现就是旅游,而假于心灵来体现则是阅读和思考,让”心“去旅游。这种流浪的需求如果在心灵上获得释放,对身体去旅游就没有什么主动愿想,这大概就是我至今未曾旅游过且对旅游不抱主动想法的因由。 其实流浪的渴求就是对自由的渴求,现代人生活在多重囚笼中:城市的囚笼、小区的囚笼、家庭的囚笼、单位的囚笼、自我意识的囚笼、朋友圈的囚笼、事业的囚笼、法律道德的囚笼、名利场的囚笼等等,这么多无形的囚笼囚禁着我们的身心,一方面使我们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另一方面使我们思想困惑迷失,这人世间就是一个无形的苦海,其中的人们都在苦中作乐,去流浪/自由/旅游就是一种作乐方式,可以身体去旅游寻求短暂自由,心灵去阅读享受脱离现实的自由,沉迷欲望去忘记压力假想自由,沉入思考遐想以形静神动脱离现实实现自由,这是普遍选择的几个释放方式 扩展来想,生命活着的许多渴求,除了”流浪/自由“外,还有很多种,大约 每一种渴求都有以身体或心灵来释放两种方向,以及这两种方向分支的多种方式,正是这些方式的存在,以及每个人在这两种大方向下选择的方式、深浅、搭配不一,从而造就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法、价值取向、思想水平不尽相同,使生命充满了多样性,使人生充满了普遍性,使众人产生了平庸性。唯有那些思不同、行有异的人才能在这个普通平庸的社会获得差异化优势。路漫漫 思不同 行有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