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驾鹤返瑶池,子孙千声唤不回。 ——题记 外祖母大人,一位慈祥和蔼可亲的老人,老人一生相夫教子,为儿女把心操碎,为子孙费尽心血。老人生育了十四个孩子,但在万恶的旧社会,生活条件根本不允许养那么多孩子,所以,有很多夭折了,长大成人的也有九个,在当时也不算少的了。姥爷姓刘,刘家是一大家,一个村有上百号近亲,姥姥以自己宽容的心态和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搞好关系,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姥姥依然不忘记救济别人,哪怕有有一口饭,在别人需要时,姥姥也会舍出去的,他老人家常说:一米度三关,施舍一点就会救活一个人。这样的好心肠也流传到子子孙孙的身上。 姥姥对我们都很好,对我更好,因为我在家排行最小,孙子辈的都比我大很多,所以姥姥很宠着我。那时,我上中学,不会常有时间去看她老人家,但一有时间总是会去的,姥姥见到我便喜笑颜开,因为没牙的缘故,姥姥一笑,整个脸都团在了一起,甚是可爱,我自然也高兴,总觉得会和姥姥呆很长时间,可是…… 姥姥病了,在医院忽然提出要回老房子,老舅不愿意,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是老人要走的征兆,因为当地人说,老人岁数大了都会知道走的时间,所以大家都尽量满足老人的心愿,不顾老舅的反对,强行将老人带回了老房,就像姥姥所说:结婚是在这里,死也要在这里。姥姥一回到自己的老房子,开心的不得了,精神也好了许多,可大家心中敲起了小鼓,因为有个词语叫回光返照。有许多亲戚朋友听说姥姥回来住了,都赶去探望,就连八十多岁的夏家姥姥都亲自走过去看姥姥。我因为上学的缘故没能去看,妈妈说明天一早再去看也不迟,我于是就没有去,这一夜我辗转反侧,一想到姥姥如愿以偿了便暗自高兴,第二天一早还要上课,只好等得下午了,当我放了学,走到姥姥家门口时,我站住了,感觉特不对劲,为何没人如此安静,不会是……不不不,我告诉自己不可能,我急匆匆的走进屋里,叔伯的三舅妈正在做孝服,我真的不敢相信,他对我说:快去那屋看看吧,情况不好。我真不知如何走向的那屋,打开门后只见姥姥躺在床上,不睁眼不说话,微弱的喘息着。大姨抱住我:不许哭啊,今天一早好好地,吃着饭就……我那还有心情听得下去,挣脱大姨跑向了外面。 已经如此,谁都无能为力,就这样姥姥顽强的心脏在拼搏了七天后,停止了跳动。我放了学,大表姐夫来接我,低着头说:哭咱姥姥去吧。我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他拿出了白布眼圈红着说:这不,孝都发了。我什么都听不见了,什么都看不见了,只知道我走下车时,门口站满了人,头戴白孝,泪流满面,表哥迎着我走来说:走吧,在看姥姥一眼吧。此时的我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悲痛,任凭眼泪浸湿衣领,遗像上的姥姥笑容满面,还是那么的慈祥,按理说姥姥岁数那么大,在当地算得上喜丧了,可是每位来吊唁的亲友都忍不住的大哭一通,按他们的话说就是:这么好的老太太,活到一百岁都不算大。 下葬的那天人们挤满了灵堂,有的都六七十岁了,但都比姥姥的辈分小,身穿重孝在地上长跪不起,那时的场面也只有泣鬼神来形容了,八十八个春秋岁月,换来了人们的爱戴,晚辈的尊敬,恐怕在天上的姥姥一定很欣慰吧。 就这样匆匆你走了,长声嚎哭你不在听得见,声声呼唤你不在入耳,也好,这撕心裂肺的呼喊不要惊扰到您,因为通往天堂的路是安静的,但并不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