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关公家庙游记
 
 
修改时间:[2014/02/25 20:12]    阅读次数:[572]    发表者:[起缘]
 

  关公家庙游记

  王志英

   今年农历正月初一,我和老伴携全家大小去常平关公家庙游览,并拜谒了关公大帝。

   拜谒归来,已二十余日。然,关公家庙的气魄、显赫、庙貌、风物却久久难忘。细想,也是。关公身后,儒、道、佛三教都把其列为供奉偶像;民间文学、口头传说以及词、诗、赋、小说、曲、戏、绘画也以无数计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代表了中华民族所有美德的形象,于是有了“写写关公家庙”的动意。

  (一)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一六o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是当年解梁常平、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州办事处常平村人。

   常平关公家庙原来就是关羽和父母的故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关帝庙中,乃是第一座,有 “武庙之根”的美誉。

   相传,关公弃学后,在大恶霸吕熊家中当差。只因关羽为了救护被害民女,一怒之下杀了吕熊。官府要把他家灭门九族。父母年迈,出逃不便,又怕关公在外牵肠挂肚,便拉着他的手说:“孩儿,你还年轻,快跑吧!”说完就双双跳井自尽。后人为了纪念关羽父母,就在这口井上建筑了一座“七层八角坟茔塔”,又称“祖宅塔”。据塔铭载,此塔创建于东汉中平元年,重修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塔前有一间大的小屋,内塑关公父母金身(今已不存)。

   关公出走后,遇刘备、张飞,与之结义,发誓辅佐刘备,匡扶汉室。此后多年,便跟随刘备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屡建战功,实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割据,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悲壮而去。

  关公遇难后,家乡人为了纪念关羽和他的祖辈三代,便在他的故宅上,建造了一座祠堂,这座祠堂就是今天“关公家庙”的雏形。

  (二)

   关公家庙始建于隋朝初年。后,随着历代封建帝王对关羽的逐级追封,世人对他更加崇拜和敬仰,庙堂也随之不断增建和扩建,金代始成庙宇。到了明、清两朝才逐渐趋于完美,形成现今之规模。史载,自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至今,共修过16次。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基本是明、清两代的宏伟建筑群,总面积15000平方米。在建筑格局上,沿袭我国古代“前朝后宫”之建制,主要建筑顺中轴线由南向北推移,其他建筑两边相互映衬。

  正门上方,书“关公庙”三个大字,门东有山西省政府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

  进入正门,“石雕牌坊”扑面而来,是大明正德十二年八月中秋立的。两根石柱上雕有黄龙,飞云腾雾,活灵活现。中间横额上有嘉靖二年七月吉日所提“关王故里”四个黑字,阳光下闪闪发亮。石柱的两侧各有一个铁铸的胡人牵着狮子守门。据传,关羽封帝后,北方胡人敬关圣之威,特地从寒国带来两个狮子,终日调教,后懂人意,为关圣守护庙门,老死终至。后人依照狮子原形铸了两个铁狮,以示纪念。

   站在此处,向东、向西望去,各有一块牌坊,石座木顶,四角翘檐,高约丈余,相对而立。一块是“灵钟鹾海”,一块是“秀毓条山”,意指关公家庙,北依万亩盐池,南临中条山脉。牌坊之后,东有钟楼,西有鼓楼,亦对称而立。

   从“石雕牌坊”向北,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仪门、献殿、崇宁殿(正殿)、娘娘殿(寝宫)、圣祖殿。山门、仪门和献殿在建筑风格上,均采用简瓦包勾,悬山式屋顶结构,宽三间,两侧配有廊房、配楼和回廊。仪门东南有“祖宅塔”一座。

   穿过午门和献殿,就是崇宁殿(也叫正殿)。宽五间,四周回廊,共有22柱顶立,分两层,为重檐九脊歇山顶,上有琉璃瓦相衬,檐头有龙头、凤头相呼应,上悬风铃。殿内木雕神龛装饰富丽堂皇,上有龙凤驾云吉祥,下有红荷绿叶相扶。关圣坐像高七八尺,卧蚕眉,单凤眼,冉鬓须,手持护板,头戴帝王帽,身着君主袍,宛若真人,栩栩如生。下侧东西各站一尊谋士,西为赵磊,明眉善眸,脸色洁白,手持护板,恭敬而立,浑身透着年力过盛的气象;东是王府,一个手持护板的老者,脸色微黄,双眸深思,好像正在谋划着什么大计。两侧写有对联,上联为:“紫雾盘旋剑影斜飞江海震”,下联是:“红霞缭绕刀芒高插斗牛清”,重现了关公战胜对手后万民乐道的景象。

   “关公既然头戴帝王帽,身着帝王袍,为什么手里却拿着护板?”有人疑惑的问道。

   导游笑着回答说:“关公先前是臣子,故而手持护板;后来又追封为王、为帝,当然就要戴帝王帽了。”

   崇宁殿后就是寝宫(也叫娘娘殿),是关公家人生活栖息之地。左右配殿分峙。东为关羽长子关平和夫人之殿堂,西为二子关兴和夫人之殿堂,正面为娘娘殿。殿内,关夫人凤冠霞披,端坐其中。面白唇红,玉指纤长,表情庄重,神采奕奕。特别是那双凤眼非常奇特。观者无论站在那个角度,都觉得她在看你,使人深感亲切异常。她是目前全国所有武庙中清代留下来的最佳塑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且这座殿堂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世界稀有的悬梁吊柱式,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保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从娘娘殿院出来继续往北,穿过柏林,上一高台,便是最后一殿——圣祖殿。殿宽三间,内供关羽始祖夏大夫关龙逄,曾祖光昭公,祖父裕昌公,父亲成忠公及三祖夫人像,这座殿是全国武庙中独一无二的,也是关公家庙中占地最大的。始祖关龙逄,夏朝末年大夫,因忠谏而被夏朝君王桀所杀,葬于安邑东北一公里处。

  (三)

   关公家庙,楼阁林立,古木参天,建筑宏伟,翠柏蔽日,且古柏、古树中故事很多,“神”气十足,现辑几段如下:

   ——在崇宁殿前檐,左右两侧,各有一棵千年古柏,围长很粗。东侧的形如苍龙,昂首奋身,势欲凌空,称为“龙柏”;西侧的腰部聚出一个大球状,酷似猛虎头,称为“虎柏”。乡里*俗生男孩后以红绳缠绕龙柏,生女孩后以红绳缠绕虎柏,其后取所缠红绳一段为孩子做项圈,便是认其为“干爹”,可保佑子女健康成长,鸿福齐天。此俗历久不衰,遗风迄今。

   另传,关公怒杀恶霸出逃后,时常惦念家小。一夜,他恍惚中梦见吕熊带着家丁来抄斩关家。值此危急时刻,忽然奔来一青龙、一白虎,恶霸见状仓惶逃命。后人在建庙时于殿前栽了两棵小柏树。结果,柏树竟长成了龙形虎状。乡人说,这是青龙与白虎化身,是来守护关庙的。

   ——在娘娘殿的院子里,有棵300余年的“五世同堂桑”,乍看平常,实则特别。其一,有五条碗口粗的根裸露于地面,并延伸约一米入地,犹如巨龙五利爪深扎泥土之中;其二,有五条粗枝与五个粗根上下对应;其三,每年开五次花,结五次果,堪称中华一绝!愈传愈神,被游客称为“神桑”。

   关于古桑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当年刘秀被王莽追至南阳,途中又饥又渴,恰遇一桑树挂满桑果,便饱食一顿,为谢救命之恩,刘秀临行对桑树发下誓愿:“日后我若得天下,定封你为树中王。”后刘秀果得天下,时值初冬,万木萧条,因急于还愿,误将椿树封为王。桑树遂愤然向关公状告刘秀:“吃我桑果乘我凉,反将椿树封成王!”关公听后哈哈大笑:“此事你们都有过错,你一年开花结果有限,而刘秀又急于还愿,所以错对各为一半。”桑树听后怒气渐消。关娘娘知后插言道:“你未当上树王也罢,扎根在我殿前,与我平起平坐如何?”桑树闻言,感谢关公一家对他如此厚待,便从此扎根殿前报恩。

   ——在娘娘殿的西侧,有一棵躯干全裂的千年古柏,苍翠挺拔,枝繁叶茂。两人抱不住的古柏酷似展翅腾飞的大凤,其头、翅、尾样样俱全。据传,就在这棵柏树刚成材时,当地一老财主欲取其做柏木棺,并准备第二天开锯取材。不料,当晚狂风大作,雷鸣电闪,一个霹雳将这棵柏树劈为两半。老财主见状窃想,必是关公动怒,遂急忙敬香求饶,并用铁箍将裂树箍起。凑巧,那棵劈开的柏树,又焕发了生机,连成一起,更加苍劲挺拔。从此,人们就称它为“神凤柏”,又叫“钢箍缠腰柏”。

   ——在娘娘殿西北有棵800余年的柏树,树干向西倾斜四五十度,长得十分茂盛,叶呈云朵状。当地群众讲,此柏特奇,冬不落雪,夏不落雨,原因是每年关公回来祭祖时,就是乘着彩云踏着“云柏”下来的,故称“云柏”,“彩云柏”或“云梯柏”。

   ——在关帝家庙仪门东南不远处,有一间小庙。民间传说,有一个叫于宝的常平村人,行走他乡,迷失方向,后遇关公骑马显灵,就嘱其闭眼拖马尾将他送回家乡。于宝为报关公恩德,便在庙内住下,每日打扫庙院,擦拭桌凳,早晚敬香,直至寿终。后人为纪念于宝服侍关公终生,忠德可鉴,便在庙中建此小庙,内塑其像,以伴关帝,人称“于宝庙”,实为“庙中庙”。

   ——1989年10月,住在庙中的乡干部老李给我讲了这样一段见闻:他们在娘娘殿内发现一条头黑、身红、头上还带有黄色“王”字的大蛇,慢悠悠地爬到菊花丛上游来游去,几天也不肯离去,被群众传为“娘娘观花”;我也有过一段亲身经历:那是1997年,在别人丛俑下,我求过一次签,签说有血光之灾。回来后我默默不乐,自寻解救之策。一天,有个同志去我儿子的小工厂里办事,从厕所出来,大惊,说:“东南方的那个小房怎么很像一口棺材?”我顿觉醒悟,急忙在小房旁盖了两间厂房,把其联在一起,自认为已经消灾避难,但二女儿竟在生孩子时流血过多,不幸去世,迎合了“血光之灾”一说。我历来不信鬼神,却一直解不开这个谜!

  通讯地址 :运城市人民北路四季绿城a区3号楼2单元101《红土地》写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