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生活随笔(二)
 
 
修改时间:[2013/12/14 09:12]    阅读次数:[601]    发表者:[起缘]
 

  上节提到,佛学中劝人要向善的问题,联想到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的讨论。

  便又想起前段时间洗完澡澡便端着眼镜棒着圣经早早上床研究的子良。

  “洗澡便像是洗礼一般,一天不把自己清洗干净,感觉还是浑浊的。”子良如是说。

  “那我在门外等待救赎你的灵魂。”我故作牧师状。

  “求人不如求己。”子良默念,并光着身子摆出思考者的姿势。

  他喜欢哼着自己改编小曲上咱家的澡堂,边时不时发出一声“妈妈”或者“小叶子”作为间奏,最经典的改编有“小叶子,穿花衣,飞到东来飞到西”等等知名不具的作品。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传统下中国的教育,因为儒家思想的普及,大多都是信“人性本善”的,但也有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因此这事情是没讨论,要真讨论,还有得辩了。

  在咱家,我主中立:“你看小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啊,我认为他是没有好恶之分的,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决定他未来的路。”

  子良反驳到:“小的时候你也有感觉,亲身体会,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偷懒,天生的就想偷懒,也没有人教你嫉妒,那为什么看到别人有好的玩具,人就想要呢。”

  我想想:“你说的也是,但老子说过万物都遵循道,人遵循道,既然是道就可阴也可阳,换句话说就是可善也可恶的不是吗?”

  子良端出圣经:“西方的教育里,人性遵循本恶的原则,它指出人有原罪的,正因为这样,西方的法律的基础就是来自于圣经中的文化影响,只有明白人是有原罪,并且承认这一点,才能对人有所触动,人才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去往向善的方向发展。”

  我说:“那也有规范不了的,比如说不孝顺,找小三就只能依靠道德来规范。”

  子良说:“这正说明了人是有原罪的啊,只是约束这些原罪的手段不同而已,如果人都是天生向善的,那还需要约束坏的做什么呢?前途一片光明,大家都向善啊。”

  “所以孟子要劝所有人向善,并且相信人性本善,是可以唤醒他们心目中的善的,这样是一种正能量啊。”我还是力挺老孟。

  “如果人都不能正视自己,认为自己原来是善的,是后天的因素造就了他的恶,那他就不能更好地去约束自己改变自己,我说的原罪是指的: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以及淫欲这七种罪恶。”子良道:“人人都都懒惰,贪婪,暴怒吧,淫欲也是天性使然。”

  我想想也对,这7种因子必定是绑在人的身上,且不说圣经中神创造人的思想是否有些古怪,就光说这七宗原罪,好像还真有那么回事,我自己也贪婪过、懒惰过,但并不表示我不是向善的人,这个善,和我们理解的善区别还是很大的。

  最后,综合了我们讨论结果,我界定了一下子良所说的恶,是原“罪”的一种,是一种 与生俱来的兽性,是“人性本恶”的。

  而我们口中所认为的“人性本善”说的是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原“善”的一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人性本善”的。

  所以,这个争论喋喋不休,然没有公正,就让他继续下去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考虑善的部分,也考虑恶的部分,不失为一种两全的处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