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难忘母校教育恩
 
 
修改时间:[2013/12/14 09:12]    阅读次数:[563]    发表者:[起缘]
 

  难忘母校教育恩

  2014年10月,我的母校上海市新场中学将隆重举行“百年华诞”盛典。

  1944年12月,我出生在南汇县航头乡果园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从初中到高中毕业,一直在新场中学寄宿求学,度过了整整六年的中学生活。忘不了上课铃声响过后,校园一片寂静,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忘不了师生一起耕耘校地、收获蔬菜、养猪喂兔、腌制咸菜,共度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日子;忘不了和同学们一起出黑板报、排演节目,参加普通话朗读比赛的课余活动;忘不了雨中送伞、病中送饭、脚痛难行时同学好友争着背我进教室的好人好事;忘不了班主任李曼丽老师带我去上海市区医眼疾、配眼镜的感人情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纯朴真挚的师生之情、同窗之谊,尤如电影镜头一幕幕在眼前闪现,就象发生在昨天一样,那样清晰,那样感人,令人难忘!

  1963年9月,高中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告别培养教育我的母校,和卫则奚、倪九龙、周顺仙、唐文娟等八位同学一起,支边到遥远的新疆伊犁。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帮助下,依靠自己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从兵团农四师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起步,经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三年的新闻业务学*深造和长期的新闻采编工作实践,逐步成长为一名省级新闻单位称职的主任编辑、记者,担负过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和新疆广播电视报编辑部的领导工作。

  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和新疆广播电视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期间,坚持不懈勤笔耕,呕心沥血“爬格子”,一心扑在工作上,“衣带渐宽”,两鬓斑白,常常累得头晕目眩,腰酸背痛。妻子见了,总是心疼地劝说:“都快退休了,还一天到晚‘爬格子’,写不够,累垮了身体怎么办?”我无言以对,一笑了之。因为我从中学开始就热爱写作,喜欢这种苦差事,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其实,“爬格子”有苦也有乐,有忧更有喜。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播出、见报时,每当收到一封封热情洋溢的听众、读者来信时,每当捧回一本本红灿灿的获奖证书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喜悦和慰藉,其间的快乐和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二十几年来,长年累月深入农村牧区、厂矿学校,足迹遍布天山南北,采写了大批消息、通讯、专访。除在电台播出外,相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新疆青年》等报刊上发表。有些作品在自治区和全国获奖,《家家牛哞声,户户奶茶香》还被选入《全国短新闻选》一书。曾先后被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广播电视报和自治区广电局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2000年5月出版了一本散文随笔集《生活漫笔》,为新疆的新闻事业尽力尽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母校六年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成绩和荣誉应当归功于母校!当然,我所取得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不值一提。但不管怎样渺小轻微,我这个普通平凡的上海知青、“新中人”在新疆没有虚掷精力,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给母校丢脸。

  在新疆生活、工作的四十多年漫长时间里,我梦绕情牵地惦念着母校,永远忘不了自已是“新中人”。退休前后,有感而发,撰写、发表了《每逢佳节》、《眼镜的故事》、《难忘的老同学聚会》等文章,借以抒发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思念之情。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