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看到这则消息,虽不觉意外但还是有些惊讶,不觉意外的原因是我也已多年没逛过书店了,惊讶的是没想到如今的国人已是如此的堕落。仔细想想其原因可能一是现在的人人心浮躁,沉不下心来读书;二是写书的人也往往是急功近利,提供不出什么好的作品值得人们欣赏;三是读书的确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记得我们上学时,正值文化禁锢的年代,小学时只有些连环画和政治类书藉,到初中时有些松动,新华书店在县城老街开了一个租书店,每天一本书是一分钱,由于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拿不出两毛钱的押金,只好几个人凑钱一起合租,我绝大多数的钱都是在放学后捡废品卖挣的,好像红岩、林海雪原等战争小说就是在那个时候看的。反正那里满满的几大架书我全看完了。到了高中后,逢改革开放,以前的禁书开放了,还不断有好的新书出版,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好像就读于那个时期。参加工作后,我专门在县图书馆及工会图书室都办了借书证,一些国内的古典名著包括唐诗宋词和国外的名著也就阅读于这个时间,同时还大量的阅读了当代、十月等期刊中的大量优秀作品,及至后来琼瑶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登陆后,我基本上都可以说是通读过的。大约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也去过几次书店,好像没看见有什么有意义的书了。去年说是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印象中他的丰乳肥臀我早就浏览过,只是内容晦涩没有看完而已。 虽然读书并不能拿来当饭吃,但是读书却开扩了我的眼界,锻炼了我的思维,也曾经丰富了我多年的单身生活。英国哲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来我辈暇时还是应该多读些书的。不为功利,只求消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