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一个高僧的自述
 
 
修改时间:[2013/10/11 00:12]    阅读次数:[611]    发表者:[起缘]
 

   一个高僧的自述

  国清寺,位于天台山下,四周古木参天,鸟鸣啾啾,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下,颇有点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的意境,环境十分的优雅 。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和友人一起游玩了这座还是建于隋朝的古寺庙。

  其实中国所有的寺庙都差不多一样的格局,门口有几棵上千年的古树,大雄宝殿里有眦牙咧嘴的八大金刚,金刚脚 下有个蒲团,蒲团上几乎每个时刻都有一些信男信女双手合什,虔诚在地许着愿望。大雄宝 殿后面是什么藏经阁,还有的房间摆列着历代高僧们的遗物。

  如果光是去寺庙游玩,倒没有什么意义值得去写,有意思的是我遇到了寺里的一个和尚,也可以叫高僧,并且我与高僧之间有过一番交谈。

  藏经阁的左面,有一大房间,里面有五百罗汉,一个个形态各异,煞是好看。

  我一个个地欣赏着各个罗汉。

  忽然间,一个身穿大红袈裟的高大和尚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个和尚慈眉善目,白须白眉,真的很象电影电视里的有道高僧。

  更令我惊奇的是,这个和尚面前竟摆着一盘象棋,棋盘上是一个残局,红黑双方子力犬牙交错,双方箭拔弩张,似乎双方都能一下子致对方于死地。

  尽管有很多信男信女在前面走过,可是那个老僧却置若罔闻,双目紧盯棋盘,眉毛一颤一颤的,好象在他的面前不是红尘世界,只有这一局棋一般。

  我的棋艺虽谈不上是很高,但也曾战和过当今象棋大师,在我们县城,也算是一方霸主了。这一情景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仔细审视棋局,不由得心中一乐。原来,和尚摆的这个残局,正是不久前我曾精心研究过的一个棋局,名字叫《雪拥蓝关》取自唐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一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双方其中的攻守得失,只在一瞬间,稍有不慎,胜负立判。

  我 在想,这个高僧是在回味棋中的得失呢,还是在思考红黑双方如何走子?

  就这样,老僧在审视棋局,我在一边审视老僧,时间仿佛停滞不前了,就定格在这一瞬间。

  良久良久,老僧一声长叹,自言自语道:“这局棋真是高深莫测啊!”

  我在想,这个和尚也许是长久困于这弹丸般的寺庙内,没有和棋艺较高的 人相互交流吧。

  于是我走上前去,老僧似乎感觉到了我的存在。

  “ 莫非施主会解这个棋局?”

  “大师,在下是懂得一点,如果大师不嫌在下棋艺低微,在下愿和大师交流一下这个棋局。“

  “施主客气了,这个棋局老纳思考好多天了,却始终找不出正确的着法,还望施主赐教。”

  “那么我就谈一下我对这个棋局的见解,不到之处还望大师海涵。”

  “请讲。”

  “这个棋局的名字叫“雪拥蓝关”,取自唐人韩退之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其实这局棋的得失,在这句诗 中已有提示。大师请看这个棋局,红方开局的前几着似乎是先弃炮,再弃车,然后马入卧槽即可成杀,但这正是个陷阱。如果红方这样走了,就会遭到黑方的妙手反击而告负。雪拥蓝关马不前,就是提示,马不能向前去。”

  然后我就把这局棋中的关键得失一一摆出,演示 出一个个精妙的攻防。

  老僧听得很认真,不时有汗珠从他脸上滴下。

  后来我又给他讲了一个关于这个棋局的典故,那就是昔日被后人称为“七星王”的钟珍远赴越南,当地和一高手下巨彩斗这个棋局的故事。

  这一演示加讲典故,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已经过去,现在骤然停下来,顿感口渴难当。

  “施主真是高人也,如不嫌弃,请随我去禅房小憩,作个品茗畅谈如何?”

  说实话,我平时好奇心就强,小时候就对书上讲的那些有道高僧充满了好奇和崇拜之情。想不到今日这个白须白眉的高僧,却因为一个棋局对我如此尊敬,而且我真的想去看看和尚的禅房看看,那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否有空调电视电脑等现代化的东西?还是真的象书上所描述的青衣古灯,一卷佛经终年看?

  “这样不好吧,怕打扰了大师。”

  “施主不必客气,请随我来。”

  所谓的禅房,也就一桌一凳一床一蒲团而已。

  在禅房里,我和高僧天南海北,聊了很多,和尚似乎和我很投缘。

  末了,我大着胆子问了一个我一直想问的问题。

  “大师,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未能理解,想冒昧请教,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师海涵。”

  “施主不必客气,请讲。”

  “大师,您肯定是个有道高僧,当然能神游世外,对这个红尘世界看得透。可是,你这庙里有那么多的年轻和尚,他们真的能象你们一样静得对这个花花世界没有一点凡心?”

  “施主你问的这个问题,如不是你我今日投缘,我是不愿作答的。我看施主也是个有学问之人,今日就对你讲讲我们这寺庙里的事情吧。”

  “我六岁出家,今年八十有一矣。小时候跟师父海明大师修行,观其行,仿其心,也可以说是得到了师父的真传。可叹当今的这些小辈们,哪能和我们当年比啊。施主你看看他们,哪具有一点儿出家人的素质?在人前还能勉强算象个和尚 。一入禅房,活脱脱一个个无赖啊。一到了晚上,他们就会换上世人的衣服,直奔红尘啊。他们有的去唱歌跳舞,有的去喝酒,甚至有的去找小姑娘,真是玷污了和尚这个名字啊。”

  “那么,大师,你为什么不管管他们呢?”

  “罚不责众啊。施主,你看我这寺庙里香火很旺,总得要有人来打理吧,我就是把他们赶走了,那么后来的和尚还是这样啊。即使是从佛学院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基本上这样啊。”

  “哦,那倒也是。”

  “昔日屈原《离骚》中有云: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郑板桥又云:难得糊涂。我也只能如此了。”

  “原来大师也有自已的苦衷啊。”

  “所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真假假也。”

  “真即是假,假即是真,高深,精辟!”

  “所以,你看到的未必就是真。比如说,你看到的我,未必是真正的我,我眼中的你, 也未必是真正的你。施主雅人也,望施主早日忘掉我刚才讲的话。”

  “谢大师指教。在下告辞。”

  老僧起立相送。

  于是我走出寺庙,一僧一俗的谈话到此结束。

  我走我的红尘路,他过他的和尚生活。

  但是这番谈话,却让我思考很多,也思考很久。

 
 
 
上一页:美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