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不该有恨
 
 
修改时间:[2013/09/22 22:12]    阅读次数:[631]    发表者:[起缘]
 

  不该有恨

  人生的难处常常是不敢面对自己,可不面对自己,就无法坦然地面对别人。坦诚是从心底而起的,写下这个题目,我首先是悄悄地扪心自问:我有恨吗?犹如以己之矛刺己之盾那样,回答是相当艰难的。但矛盾之后,只能平静而明确地坚持:不该有恨!

  人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可见,恨多半是外因促成的痛苦体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同样,人非圣贤,又焉能无恨?

  经历过严寒的人,更感恩太阳的温暖;遭受过冤屈的人,更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在人的一生中,没遭受过委屈的人可能没有,对曾冤屈过自己的人不心生怨恨的也不多。人在俗世里生存,恐怕还修炼不到完全无恨的那个境界,说毫无怨恨是假的,尽量不去怨恨才是真的,也是应该的。

  人生长恨水长东。关于恨的体会,古人在诗词里多有流露,什么“臣子恨,何时灭”,什么“此恨绵绵无绝期”,什么“别有忧愁暗恨生”……可见,恨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试想一下,你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从没有做过一件过分的事,却平白无故地蒙受了冤屈,遭受了伤害,能不恨吗?

  一个人,并不是非要死到临头才能明白道理的。只要能明白一些道理,并且有足够的韧性去包容,是可以做到不恨的。虽然心有怨恨有时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可知道,怨恨别人其实是使自己遭受双重伤害。被别人冤枉,本已是遭受了伤害,可再去怨恨别人,无疑是在自己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恨别人,痛的是自己啊!说不定,那个被你恨得咬牙切齿的人却浑然不知地对你呵呵笑呢!吃亏的到底是谁?

  如果恨并不能改变什么,那又何必把恨怀在心里?要说到恨,司马迁出于正义为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他够恨了吧?孙膑因才华出众受庞涓所嫉而被施以髌刑,他够恨了吧?口吃的韩非子被同学李斯陷害而无奈喝下毒酒,他够恨了吧?……古今中外,受尽冤枉陷害的何其多!恐怕巍巍昆仑、滔滔黄河都平不了那深深之恨!他们无须诉说,但历史自有公断。

  恨什么,恨谁?关于一个人的怨恨,人们不便过多探究。恨是被伤害的后遗症,痛之深,恨犹切。既然恨使你曾是那样的痛苦,又该如何去解恨呢?我想起了《论语.宪问》中的一段话。有人问孔夫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夫子说:“那么,又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只能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凡人也许做不到这样,但这样才是凡人应该去做的。

  不想有恨,也不该有恨,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如果你是对的,受到良心谴责的是别人;如果别人懂得反省,他便体会到了与你当初一样的滋味,你不用恨他,他已够受的了;如果他执迷不悟,依然不停止他的不道德行径,那么,你要相信:多行不义必自毙!

  人这一辈子,套用人们夸张的形容是一睁一闭就过去了,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揣着怨恨不放的人,只能被怨恨纠缠而一辈子都不可能快乐,到头来也就不堪可怜了。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我们对食物的享受。《圣经》上面说:“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风雨之中见精神,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让它过去它照样也会过去,值得庆幸的是你没有被打垮,就像河蚌里的珍珠,用苦痛成就了高贵。人在得到补偿的时候,是会倍加宽容的,过去的被亏欠如今得到了补偿,还有什么可恨的呢!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人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惟其如此,才能有所包容、有所飞跃、有所超脱。站得高方能望得远,要相信:时间能冲淡一切,也能抚慰一切。

  过去不可重复,未来也无法预计。可以肯定的是,遇到的误解可能再次遇到,遭受过的冤屈仍有可能再次遭受。人生有限,生命无价。有些事情,既然无法避免,也只好藐视它甚至是在心灵上删除它了。就像怨恨,别让它成了你心头上的一块石头,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

  公理自在人心。岁月偷不走生命的印迹,相信笑到最后的你应该感恩,而不该有恨。只有感恩,才懂得珍惜;只有珍惜,才理解了幸福!我想,从此以后,再没有什么能让我怀恨且不能宽容的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