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修改时间:[2013/09/21 08:13]    阅读次数:[590]    发表者:[起缘]
 

  德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把人才分为四类:“才德全备的人称之为圣人,才德两缺的人称之为愚人,德操多于才能的人称之君子,才能多于德操的人称之小人。他认为,选取人才,治理天下,要把德置于首位,首选圣人和君子,假使没有圣人和君子可供选择,与其使用小人,不如使用才能一般的人,因为君子凭借才能而行善,小人依仗才能而作恶,依仗才能作恶的,危害会更严重。

  “德重于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待人亦好,处世皆然,德是核心。一个人的造化如何,人们常常把他归于德行,自古以来,不是有“一德、二命、三风水”之说吗?可见,有没有德比有没有才重要得多。

  一个人要想获得他人的信服,最好是要才德兼备,可两者能够兼而有之的毕竟如凤毛麟角。退而求其次,一个人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服,到底还是要有德。

  常言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泱泱大国,英才辈出,如今更是层出不穷。于是,在人才越多的今天,我们越渴望很有德行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能够用他的才能为人民服务。瞧,曾轰动一时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塑化剂事件,地沟油事件等不正是那些有才无德的人搞出来的吗?食品安全问题也好,假货劣货泛滥也罢,许多社会问题其实都是有才无德的人制造出来的。

  历史上不乏有聪明过人,才艺出众者,可有的终究被尘封在历史的长河或者成了反面教材,无非是因为他们不曾用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过贡献,反而用其才能危害社会,伤风败俗。有才无德的人避免不了落下被唾弃的命运。

  人们常常把本事作为炫耀的资本,但能服人的却不一定是本事。在现实中,人们总愿意与一个有德行的人交朋友,只因这种人让人有足够的安全感。

  “厚德载物”、“德高望重”“德艺双馨”……这些成语都明确地把“德”放在首位,可见“德”比“才”可贵。

  何谓“德”?职业操守、公理原则、人性良心等等,说的其实都是德。一个人有没有德不是用口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做出来的。如果口头用德训人,私底下却干尽败坏道德的事情来,这种人比蛇蝎还可恶、可怕而可恨。

  令人信服的资本是多的,但只有一种资本能够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一种资本才能令人打心里钦佩,那就是德。范仲淹说:“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不要恃才凌人,更不要以势压人,只有以德服人,才是立身这本。

 
 
 
上一页:写给张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