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文章乃道德之举
 
 
修改时间:[2013/09/14 06:12]    阅读次数:[615]    发表者:[起缘]
 

  文章乃道德之举

  我从来都没有认为我是写文章的人,更没有认为我是会写文章的人。无奈大多数人都劝我不要太谦虚,说过度的谦虚是虚伪。可是,我不谦虚也不虚伪,那就让我虚荣一下,权当自己只是把写文章当作一种自娱的业余爱好吧!因为事实上我真的与它相距太远。

  我只是写些小散文而已,但写的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既是自娱,便大多从“我手写我心”出发。在我看来,它只是代替了我写日记的*惯而已。以前写日记的时候,为了有个完整的天气记录,总不忍落下一天不记。可是,繁琐的日子使我相当力不从心,日记终于离我越来越远,甚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我只能把日思夜想的点滴偶尔写成文字,即是大家看到的所谓的散文。

  写的豆腐块偶尔见诸报端,天长日久,便让读者留意起来,甚至是关注起来,并向我反馈了他们的意见。对于商家来说,顾客是上帝,但对于作者来说,读者就是上帝。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写得好不好,还是要读者认可才好。艺术是没有边界的,但人们对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任何能撩拨人的心弦的音符怎能不让人产生共鸣呢?

  我打心里地感谢读者,不管他们的赞美如何过度,他们的批评如何尖锐,我都知道这是对我由衷的支持和关爱。可以说,是读者在推动着我努力,是读者在引领着我往真善美的道路前进。

  到目前为止,本人是出过三本散文,一本诗歌,但最受读者厚爱的还是散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些我自以为释放心情的散文在一千个读者眼里却有一千种看法。也许,我本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是读者把它演绎得丰富多彩,从而超出了它本身的内容含量,真是不一而足。

  有人说要了解真实的我就要去看《小冰散文百篇》,要学*写作就去看《海纳百川》。我不解其意,一问才知道《小冰散文百篇》是记录自己的成长的,《海纳百川》是记录人生感悟的,多少有点写给别人看的意思,不能完全看到真实的自己。

  读者真是有心人,更是聪明人。我没想到的他们想到了,我没发现的他们说出来了。其实,我只是用散文去释放自己的心情而已。想说的,写出来,感觉轻松就好了,其它的真的没有想得那么多。可有人对我说,写文章不能老写自己,应该为社会、为人生而写,“文以载道”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人说,我的文章颇有教育意义,但我的人未必像文章所表现出来的那般大度,“文如其人”嘛!我对读者的这一质疑一点都不感到恼怒,他们期待着我能够像他们所期待的那个样子,这是对我的厚爱。显然,他们所看到的我与他们所看到的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样子或许相差甚远,他们希望我能够离他们期望的近一些。

  以前,我总是急于解释;现在,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解释都是有必要的。读者没有错,我也不一定对。文章说到底是一门构建语言的艺术,只有从心底里流出的才有可能接近灵魂。读者的质疑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我一次次地问自己,我到底在文章中扮演着一个什么角色呢?我是想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我还是一个真实的人生呢?

  文学,是为人生的艺术。我想,我担当不起文学的这一使命,但是,我必须在品味人生中接近文学,如果我所写的点滴能够称得上是文章的话,那么,我的文章便是我的人生感悟。

  人们常问我,他们所读到的文章和所看到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样子,也就是说我的为人处事、胸怀境界像不像文章中所写的那样,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若非要我做出回答的话那或许是或许不是。有时,我没有像自己所写的那样感人;有时,我自己比所写的更加令人感动。把感悟转为文字,让文字启迪着自己,言为心声,如果我不是那样想我怎么会那样说?说出那样的话的我怎好意思不像那个样子?文章乃道德之举呀!

  一个人尚且无法了解自己,又怎么能够了解别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又怎么能够以表象代替了解?毕竟,一个人所被别人看到的只是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能够了解的也只是他所知道的那一部分。

  没有谁能够教导我们一生,我们的一生只能够从生活里去学*,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自己教育自己。可以说,我的文章,都是自我教育的结晶。若不是我在文章中教育自己,并把教育自己的心得写成文章,恐怕今天的我就不是这个样子。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自己独特的经历。我经历了些什么,这些经历有又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想还是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有人说,文章里的我通情达理,现实中的我不合群、不入众、不入流。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别人又怎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对此看法,我实在不介意,并且还有歉意。不想解释,更不必要掩饰。不管其中有什么原因,摆在别人面前的我就是这个样子,能有什么办法呢?

  多情的人总是活得很累,其实,累就是我活着的感觉。人们对我的期望很高,事实上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别人所期望的那个样子。可是,没有人知道我在过着什么日子,也没有人知道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人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不喜欢应酬的而又不合群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借用小说的创作方法来说就是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吧!

  接受它并改造它,这是我对人生的态度。如果把痛苦重复一次,那无疑是获得双倍痛苦。解释也许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我还是想以解释的名义为自己解压,那就是我不是不合群,而是我合得了此群就失却彼群,我的日子忙碌而劳累,每天都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何尝不想轻轻松松去应酬呢?然而,我只有一个躯体,我没有三头六臂,我宁愿做一个没心的人也不想做一个亏心的人。我本不想解释,我只是想借此机会向广大厚爱我的人释疑而已。

  人有人品,文有文德。文章总担当着教育人的使命,人们阅读文章,无疑是想获得进步,得到感化。大凡写文章的人,虽不敢奢望文章能够匡世济人,但总得有一定的道德担当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个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苦难也只有一笑不须愁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扛起的是道义的旗帜,谁能够在文章里扩大自己,缩小他人?不会做人的人,恐怕也做不成什么事,而大凡能够做事的人,一定懂得做人的道理,但会不会做人的标准不是世故,而是善良的心地,正直的人品。道德,是文章的灵魂;没有道德的人,写出的文章越好就越令人叹惜。历史上不乏有文采出众者,像陈独秀、汪精卫、胡兰成……只要在做人中出现了问题,就是文章再风流,又会有谁愿意替其广为宣扬呢!我们中国人再善良不过了,也再明智不过了,人们总容易原谅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却不可原谅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所以,可以不写文章,但不可以没有道德,而理解并宽容一个人,算不算道德呢?

 
 
 
下一页:唯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