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乘凉
 
 
修改时间:[2013/08/24 10:12]    阅读次数:[630]    发表者:[起缘]
 

  小区的中央,有个小公园,有时,晚上会去那里坐坐,孤寂一天的园子,在此刻集聚了人气,有舞操的,有锻炼的,更多的是拿着蒲扇,在此乘凉的,而我也时不时的坐着那里,跟着乘凉的人们进行乘凉的仪式。乘凉的人们,三五一聚,慢慢悠悠地摇起蒲扇,谈天说地,家长里短的,各种话题信手拈来,发起者起调,附和者谱曲,衔接自然,内容绝不做作,言者意味深长,听着津津有味。

  乘凉,也是儿时盛夏的必修课。忙碌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洗刷停当。带着或抱着稍小的孩子来到坝子上,坝子上已经摆下许多板凳,稍大一点的孩子,大多用几个板凳在此划出了自家的势力范围,有时,会为风最大那一块而争抢着,但无伤大雅。渐渐空的板凳越来越少了,人们开始打破了既定的势力范围,慢慢聚成三个五个中心:老人的中心,男人的中心,女人的中心,孩子的中心等等。每个中心都要自己的话题,都在相互着传递。

  老人们总爱谈及过去,通过今夕对比,强调今天的幸福,日子的越来越好,同时,也会追忆当年步步走出磨难的不易,透露着些许自我肯定的意味;而男人们则常常拿着同龄人作比较,谁谁发财了,谁谁入狱了,以此激励着自己好好看,好好干,并望一望不远处的媳妇和孩子。女人的话题,就琐碎多了,如果自家的男人有能耐,就与身边的大姑娘小媳妇聊聊自己的男人,以此显示自己目光的高远;如果是孩子有出息的话,就当着众人的面,夸耀一下孩子,要是怀里或者身边有小一点的孩子,则要投入比较专注的眼光,仿佛是要把那个有出息的孩子的聪明嫁接到这个孩子身上,当然还可以一起研讨一下种菜的经验,亦或是约定着某天赶集进城。

  至于孩子嘛,或者说是我们,算是最灵活的群体了。几个或者十几个小孩在一起,讨论的绝非是暑假作业之类的学*,而是近期的阅历,比如进城的,可以大谈城市的大与陌生,比如串亲戚的,可以祥忆在亲戚家的所见所闻,再比如畅谈以后的理想,这种的理想是务实的,因为身边成功的父辈或者大哥哥大姐姐,就是我们想复制的对象;这样的理想是穿越的,因为故事里的正派人物,也可以是我们向往的终点。不知道谁一不小心使了个坏,“咣当”一声,一个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其他的孩子一哄而散,或是到老人圈里听往事、故事,或是在父亲,撒个娇什么的,结果往往挨了一下,才败兴离开,借机到母亲那里哭诉委屈,有时候,会逗一下更小的弟弟妹妹,等到把他们也弄哭了,才会乘兴逃窜。

  月光下,微风中,那样的众生百味的话剧在一幕幕地上演。直到蚊虫叮咬的疼痛超过风带来的快感,才会喊停;直到一个孩子在喊电来了,电来了,才会喊停;直到狂风骤起,大雨将至,才会喊停。大家又开始打破既定的中心,渐渐完成所属势力范围的集结,中心之花开始向着每一户人家吐蕊绽放开去。

  而今或者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看不到这样的话剧了,更不要说参与其中了。那样的话剧,也许是因为那时的匮乏,没有电力,没有电扇,所以只能在微风中通过献血的方式获取一丝凉意;也许是因为那时的空泛,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所以只能通过每个人的一点点阅历进行着相互的知识普及;也许是因为那时的步伐,没有超越,没有提速,所以才能在那个最焦躁的盛夏,聚拢着最大的人气,分享着最大的凉意;也许……

 
 
 
上一页:逝去的童年
下一页:有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