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古韵探幽之二
 
 
修改时间:[2013/08/19 06:12]    阅读次数:[666]    发表者:[起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生当盛唐,却一生仕途不顺,也可以说他根本未入仕。他早年有用世之志,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加之洁身自好,不乐于趋承逢迎,终归隐襄阳。

   孟浩然的未入仕,可不是他才气不高,学识不博,他入长安求仕时曾写一联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而轰动京师,满座倾服。他的与仕途无缘,却是《岁暮归南山》这首诗惹的祸了:“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不才明主弃”,让唐玄宗很不高兴:“朕不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诬我!”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其实,孟浩然大可不必对仕途之道如此怨愤之,伤心之,姑且不论他的惹祸诗成了“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就是从他的“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对老朋友的怀想,也可知他的人生中有知音相伴,而值得大喜大贺了。

   人生天地间,有一知音,是一大幸事。《诗经》中说“婴其呜矣,求其友声”,古人曾言“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就连凛凛武将岳飞也概叹“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是柔柔的鹅羽,轻抚伤痛的心灵;知音是寒夜的星辰,闪烁着希望的微光。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寂的,即便是天纵奇才、傲世不羁的李白,也有月下对影而舞的寂寞;即便是豪放旷达、坦荡率真的苏轼,也有把酒问青天的时候。我们都渴望自己的表演,有一个看得懂的人站在舞台旁。如果没有那个人,我们该是多么寂寞。“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知音是读懂你的人。正如子期与伯牙,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汤汤乎若流水。”故伯牙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真是高山流水凤凰台,欲觅知音难上难。如今,当我们读到伯牙吊唁子期的短歌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悲从中来: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g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之摔琴,是因为再没有听得懂他的琴的人了。

   知音是赞赏你的人。李白对王维不是怎么恭维的,唯独对孟浩然赞赏有加,在《赠孟浩然》诗中高声大赞:“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诗人李白心目中的孟浩然,一位倜傥而又飘然出尘的逸士!人即是诗,诗即是人,赞美他的人,即是赞美他的诗,赞美他的诗,亦是赞美他的人。“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此句可谓是一个诗人给予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至高的赞美了,而且这样的赞美是出自“凤歌笑孔丘”狂人李白口中,真不愧是孟浩然的知音。我想,孟浩然此生可以无憾了。

   知音是宽容你的人。管鲍之交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管夷吾和鲍叔牙同为商贾,得利均分,管夷吾却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因为他知道管夷吾家贫;两人同时加入队伍打仗,进攻时管夷吾退缩在后,撤退时管夷吾跑得最快,叔牙不认为他怕死,因为他知道管夷吾家中有老母亲,死不得;后来管夷吾辅佐公子纠失败被擒,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他为齐相。不计较对方的小过失,以宽容之心待之,才是个真正的知音。
  
   知音是永不弃你的人。《世说新语》有这样一个故事:朋友生病了,荀巨伯从很远的地方去看他,恰好遇到胡贼攻打郡城,朋友说:“我快要死了,你赶快离开吧。”巨伯说:“我远来看你,你叫我走,让我舍去情义而求生,这不是我要做的。”胡贼到了,对巨伯说:“大军攻打过来,全郡的人都跑了,你一个人敢抵抗吗?”巨伯说:“朋友生病了,我不能离开他,宁愿用我的命代替朋友的命。”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哪怕是灾难来临,知音也不会舍你而去。
  
   知音是不可缺少的灵魂,孟浩然有了这颗灵魂,该慰藉了他那悲凉愤懑的失意心情和怀才不遇的落魄一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