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解析“老坦儿”
 
 
修改时间:[2013/07/27 08:12]    阅读次数:[576]    发表者:[起缘]
 

   解析“老坦儿”

   “老坦”,单单从字面上理解,老:老实;坦:坦诚。两字相加就是“老实坦诚”。但如果加上儿化音,从“个别”市井小民口中吐出来,就会呈现极富地域性歧视色彩的另类词汇“老坦儿。”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当仰首*惯了“乡音不改鬓毛衰”父辈们,可转回身面对“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民族同胞,却冠以令人匪夷所思的“称谓”,以此来诠释“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天真烂漫的纯洁何以极度扭曲的体现?

   地域性的歧视可以说由来已久,“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肉食继踵於华屋,疏饭袭迹於耨耕。”古往今来,只要存在地位上的悬殊,贫富之间的差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会成为不同社会背景下永远难以弥补的裂缝,无法填平的沟壑。站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坐拥的利益资源多少,往往决定了对社会事务的认知度,再加上内在修养的千差万别,于是把人片面的划为三六九等,贫富贵贱之分,因此便有了不成文的世俗划分:

   假如你是燕王扫北登舟弃岸,蓝天碧水涟漪渡船,尽览波光潋滟;

   假如你是乾隆意欲巡幸江南,小息河堤桃柳岸畔,日后树碑立传;

   假如你是坐拥资本富贾一方,觥筹交错招资引商,一路绿灯顺畅。

   假如你是老坦进城腰系麻绳,以血肉之躯来经营,饱受白眼欺凌;

   付出他人千万倍的心路历程,自尊自信自强自行,坚持不懈一生!

   古时候,对于出身低微卑贱的人,如果想摆脱“疏饭袭迹於耨耕”的窘境,往往首选学而优则仕,采取“头悬梁、锥刺股”的学*模式刻苦攻读,只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金榜题名时。

   这其中不乏有屡试不第,但抱着必死的决心不考中决不罢休,惊天地、泣鬼神,直把幡旗当锦旗的考试痴狂——范进;

   也有《不第后赋菊》的奋笔疾书: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但是,这也成为叛逆的代表之作,不为后人所取。

   更有好逸恶劳,抱着不劳而获的邪念,总想一夜暴富,于是铤而走险,成为杀人越货、强取豪夺暴行的悍匪,终究会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后人所不耻。

   其实,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他们更乐于服从命运的安排,默默地承受着历史所赋予他们的一切,平凡中有充实,贫困中有乐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本份份、克己复礼,循规蹈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也香甜,整天为生活疲于奔波,以此来实现生活的真谛。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上个世纪初的中华民族可以说到了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时刻,也正是这个时候,从地处偏僻的韶山冲走出来一位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民,他怀着经天纬地之才,抱着建国安邦之志,义无返顾的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队伍,起秋收、反围剿、走长征、同抗日、大决战……引领劳苦大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挽狂澜于即倒,救民族之危亡,终究成为一代伟人——毛泽东。

   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自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早已把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从“三座大山”中解脱出来,乃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建设稳步推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再加上以往一直走的是重工轻农的产业途径,这自然而然形成了城乡面貌的巨大落差。社会资源的不均等性,再加上人口流动剧增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的群体必然产生隔膜以及歧视,这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不足为奇。

   如何正确面对地域性的歧视,这正是我们每一个当代自然人认真反省和思考的话题。如今社会开放日趋步入完善,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升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粗放的生产模式,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密集型产业模式中解脱出来,逐步推向市场,使得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此消彼长。同时,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居民点的建设等物质表象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型转化,更会使得人群大规模的聚集。

   那么,如何让原本出身迥异,生活*惯千差万别的不同人群相安无事,和谐共处呢?敬畏法律,不可逾越雷池半步;遵循社会公德,切勿触摸底线,是每一位公民最应坚守的原则。另外,相互尊重,善意理解他人,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声润物,包容化育。同时,我们每一个当代人更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此来实现我们每一个人向往美好生活憧憬的梦想,让“老坦儿”这个另类词汇在和谐社会的大家庭中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