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去年8月,长春市重庆街道成立了一家邻里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人们又找回了以往融触相亲的美好感觉。谁家换煤气罐需要人帮抬,谁家的自来水龙头坏了需要修理,谁家的下水道堵了需要疏通,只要到俱乐部一说,马上有人相帮,大家争着尽义务,不用出楼,难题就解决了。 读了这则报道,使我回想起70年代住平房时,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真诚情谊。1970年,妻子怀孕,正巧我在新疆日报社编辑部帮助工作,两地分居一年多。家中担水、卸煤、买粮等杂活全由邻居帮忙照料,直到妻子临产前几天,我才利用出差机会得以回家。女儿还未满月,我便回报社上班。不久,妻子患乳腺炎,住院开刀治疗,是邻居大娘将我女儿接到家中哺养。 有一年,妻子去远郊农村搞社教,我独自一人在家,又要做饭、带孩子,又要上班,实在难以应付。邻居老乡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料理家务,照看孩子。 当然,我们也知恩图报,尽力为邻居帮忙办事。回沪探亲,为邻居们捎带时装鞋帽。家中有好吃的土特产,分一半给左邻右舍尝尝鲜。谁家有人生病,主动去问寒问暖。平时,大家互相串串门,聊聊天,谈谈心。逢年过节,你送我一碗饺子,我送你一碗汤团,热气腾腾,蕴藏着无限情意,无限温馨。此情此景,至今令人难忘,回味无穷。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多年邻居变成亲! 近几年来,人们陆续迁居楼房,装上防盗门,安上“猫眼”。下班后,家家紧闭门户,各自禁锢在自己的狭隘天地里,看电视,听广播,忙家务。邻里之间 “老死不相往来”,彼此疏远,互相隔离,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害怕打搅主人一家子看电视;有的担心踩脏了主人家的地板、地毯;有的不愿给人家添烦添乱;有的担心人际关系复杂,飞短流长;有的害怕人家怀疑自己是否有求于他,把你堵在门口不让进屋。 因此,互相串门的越来越少。同在一个楼里住了几年,相互还不熟悉,彼此见面都叫不出名字。楼道清洁,楼前扫雪,无人过问,全凭自觉。因房屋装修粗野,“蚕食”楼道空地,使用音响过度,忘关龙头楼板漏水等引起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近邻争吵,充耳不闻;对门被盗,视而不见。这种冷漠的邻里关系实在令人担忧。 有人说,没有客人的客厅,装璜再豪华,布置再漂亮,久而久之将变为主 人的坟墓。这话说得很中肯。现代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却疏远了 更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使许多人生活单调,思想苦闷,感到孤独、寂寞。人们 渴望真诚的友谊,需要心灵的沟通,企盼精神的交流。即使婚姻美满,子女成 材,儿孙满堂,也不能代替跟同学、同事、朋友、同龄人在一起畅谈的欢乐。让我们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串门,多走动,多来往,团结友爱,亲仁善邻,互敬互助,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业余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1997年3月 |